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修心法門中有一個美麗的比喻: 佛心只能夠在輪迴之心中找到。比方說蓮花,蓮花何等美麗,但卻生長於爛泥池沼中,從來不會長在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地方,通常我們只會在泥濘的池塘中見到它的蹤影。同樣的,佛心只能夠在情緒和我執的渾水中被發現,而不會見於阿羅漢純然明淨的心境中。 本書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大乘教法系列「無盡悲心」的第四冊,內容包括了「善知識」、「四念住」與「修心七要」三個主題,但前兩個主題屬於建議閱讀的性質,本書的重心,主要是根據蔣貢羅卓泰耶的教法所詳釋的修心七要。 本樂仁波切說:「在噶當派傳承中,沒有一句佛陀教言被排除在外,每一句佛語都是修持過程的教導。由此看來,我們可以說佛陀只教導了『一法』,也就是『調伏自心』之法。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修持所為何來,這修持(修心七要)就會真正的觸動我們的心。」本書可視為「無盡悲心」系列中最重要的一本書,值得特別攝心研讀。
文殊菩薩祈請文 第一章 檀香木的芬芳:追隨善知識 第一節 前輩、導師和上師 第二節 觀察善知識 第三節 避開引入歧途的嚮導 第四節 追隨善知識的方法 第二章 正念修持:正念覺察的四大基座 第一節 身念住 第二節 受念住 第三節 心念住 第四節 法念住 第三章 修心七要:修持究竟菩提心 第一節 大乘修持的三根本要點 第二節 修心的目的與傳承 第三節 將心安住 第四節 先修究竟菩提心 第四章 修心七要:修持世俗菩提心 第一節 自他交換法 第二節 認識自他交換法的觀想練習 第三節 自他交換禪修教導 第四節 懂得如何放下(座下修) 第五章 修心七要:逆境轉為道 第一節 從兩種菩提心概說以逆境為師 第二節 以殊勝加行懺罪修福 第三節 下座後的方便法門 第六章 修心七要:在生死中圓滿修持 第一節 生時的五力修持 第二節 死亡時的五力修持 第三節 死亡時的身姿要點 第七章 修心七要:成果評估、戒律與學處 第一節 修心之後的評估 第二節 修心的三昧耶 第三節 修心的方針 第四節 修心七要與六度波羅蜜 第五節 結語 附錄1 修心七要根本教法(傳統偈頌) 附錄2 修心七要實修練習
作者簡介 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新一代大師中最出色的學者與老師之一,亦是一位實修的成就者、書法家、視覺藝術家和詩人。 學習時期的本樂仁波切,在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師座下領受教法與訓練,同時成為大圓滿與大手印兩大傳承的持有者。 本樂仁波切的教學方式幽默清新,飽含傳承自其根本上師 竹清仁波切的豐沛力量以及不拘形式的原創力,深受東西方弟子愛戴。 本樂仁波切是「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創辦人。已出版的中文著作除了本課程系列,還有《狂野的覺醒》、《離死之心》、《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叛逆的佛陀》、《佛陀佛陀請開門》、《沒有我時我是誰》、《從前有位阿羅漢》、《寂滅為樂二乘人》、《覺悟有情乘願來》等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