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14713016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作者 |
黃賢強,顏夜明,武琦,王楠,薑雨葳,張倍瑜,程琛,周思,宋思穎,石冰若,雷天宇,何穎舒,陳淩子,賴鬱如,吳靜玲
|
出版社 |
八方
|
出版日期 |
2015-10-3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12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何謂跨域研究?如何以跨域研究的方法瞭解客家文化?
本書作者群以具體的案例實踐跨域研究客家文化,尤其是新加坡客家文化。
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文化空間與展示客家”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空間的比較,或從博物館和文物館、或從客家圍龍屋、或從各地虎豹別墅的比較,討論客家文化如何被呈現和展演。第二輯“文化符號與唱寫客家”則討論客家山歌創作的在地化和傳播的跨域化,也討論客家意識或泛華人意識如何在文學作品中展現,以及客家文化如何透過會館的刊物來傳承。第三輯“風水文化與客家意識”分析新加坡客家人是如何在利用和設計風水的過程中既實踐又變通傳統,也討論客家廟堂網路如何構建跨國社會空間,以及論析權力結構中的博弈與互動對新加坡客家意識的影響。第四輯“客家氏族與行業文化”則分別討論新加坡客家姓氏組織的發展模式和特點,以及早期客家人經營的白鐵業的興衰。
本書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和八方文化創作室聯合出版。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賢強
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美國印第安娜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印第安娜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導。
顏夜明
中國湖南湘潭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武琦
生於中國遼寧,後移居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王楠
中國福建廈門人,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薑雨葳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與工商管理系雙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
張倍瑜
生於中國江蘇,汕頭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碩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程琛
生於中國廣東深圳,後移居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運用數學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周思
生於中國河南鄭州,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學士,美國聖路易士華盛頓大學文學碩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宋思穎
中國雲南昆明人,中南大學新聞學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
石冰若
中國湖北大冶人,武漢大學對外漢語學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
雷天宇
中國重慶人,四川大學中文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何穎舒
中國湖南湘潭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陳淩子
中國湖南株洲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賴鬱如
臺灣屏東人,祖籍廣東蕉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吳靜玲
中國廣東潮州人,廣州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系學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編者簡介
黃賢強
美國印地安娜大學歷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中文系(Chinese Studies) 副教授、博導、前系主任;獲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客座教授、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評鑒委員等。曾受邀到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大學講學和訪問。
已出版專著包括《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2008)、China’s Anti-American Boycott Movement in 1905: A Study in Urban Protest (2002; 中譯本《1905年中國的抵制美貨運動:城市抗爭研究》,2010)等;編著包括《新加坡客家》(2007)、《走進客家社會:田野考察、文化研究》(2012)、《族群、歷史、文化:跨域研究東南亞與東亞——慶祝王賡武教授八秩晉一華誕專集》(2011)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