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療傷的對話 你是否有過想要安慰別人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的窘境? 這是一本讓你免於詞窮的書!多國語言翻譯,撫慰全球百萬人心! 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了;同事的健康檢查報告出爐,確定他罹患了癌症;大學同學正經歷婚變,準備離婚;好朋友的媽媽得了帕金森氏症,打電話向你訴苦;岳父突然過世,你的老婆因為來不及見其最後一面而抱憾;長輩在聚會上聲淚俱下訴說與孩子的衝突……隨著年紀的增長、人世的變遷,我們經常會碰到欲言又止或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眼看著周遭親朋好友痛苦或不安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我們常想趕快解決這個人的問題,也許自己出面處理,也許找人幫忙,不管怎樣都要讓他們立刻好過一點。然而,有時說了一堆話,卻只是讓彼此感覺更糟糕,或者有些人為了避免說錯話,乾脆選擇什麼都不說。 面對這些傷痛或難堪,我們到底能幫上什麼忙?應該幫忙嗎?怎樣幫忙才有效?要幫到什麼樣的程度?當朋友痛哭無語時,我們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心聆聽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該如何適時求援? 本書提供一些指導方針,幫你架起溝通的橋樑,讓你更容易表達出自己的關切。當你想要安慰別人但又不確定要說什麼或如何去做時,本書內有關療傷對話的指導方針,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安慰的藝術:為人療傷止痛的話語和行動 2011美國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 心理諮商、醫護專業、支持團體 指定參考 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 張艾如 臺中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 莊凱迪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專文推薦 面對陷入困境的人,你是否急著給予忠告?你是否總是勸別人節哀,而不是傾聽他們的哀傷?你是否覺得自己幫不上忙,於是就裝作一切如常? 安慰的藝術在於,傷痛必須先被撫慰了,才能平復與好轉。 親切、耐心、溫暖與同理心這類特質在這個講究速效的年代格外容易被忽略,於是當我們面對遭遇失去或生活遭逢重大改變的人,往往會勸對方要趕快走出來,要不就是說些加油打氣的陳腔濫調。然而,言不及意的安慰會讓身陷痛苦的人更加孤立無援。 「安慰」這件事存在著共通法則,確實有特定的字眼、行動與態度,會讓人特別受用。本書作者訪問了護士、牧師、諮商師、治療師等在每日工作中需要使用安慰技巧的人,歸納出清楚的原則與可行的步驟,有效安慰那些需要被撫慰的人。
安慰的藝術 第一部 重建安慰的藝術 CH1 什麼能讓人感到安慰? .安慰國度中的與言 .當安慰者在身旁 .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安慰別人 .安慰者的二十項特點 CH2 安慰的行動 .尋找小小避風港 .建立連結先於一切 .以謙遜的態度面對他人的問題 .表達真實的情感 .全心陪伴與積極分享 .對話的神奇功效 CH3 當對方抗拒我們的安慰 .當我們所愛的人拒絕我們的安慰 .安慰可以不只是安慰 .當同事拒絕我們的安慰 第二部 安慰的語言 CH4 具有撫慰效果的話語 .冷酷的世界裡更需要溫柔相待 .安慰的語言:說什麼,不要說什麼 .開啟對話 CH5 具有撫慰效果的文字 .分享照片、紀念品與回憶 .透過電子郵件或訊息表達安慰 第三部 藝術的撫慰力量 CH6 藝術作為提供安慰的一種來源 .在安慰的話語之外 .身為觀賞者所得到的慰藉 .從屢敗屢戰的角色中尋得認同 .藝術教導我們如何安慰別人 .「分享」:藝術的安慰力量 .創作藝術帶來的撫慰力量 CH7 化藝術為實際行動的療癒力量 .尋找故事中的共通點 .面對壓力仍不失親切幽默 .看見、聽見與感受他人 第四部 動物跟土地教我們的事 CH8大自然的撫慰力量 .狗兒的智慧:每個人都值得被安慰 .馬兒的智慧:清楚與堅定的安慰者 .持續不間斷的安慰:儀式、慣例與季節 .寂靜的光芒 CH9 關懷他人時,也要好好關懷自己 .熱情掏空:戰勝「同情疲乏」 .給安慰者的安慰 .結語:安慰無處不在 第五部 實用的安慰指南 .具有療癒效果的電影、書籍和音樂 . 安慰A to Z .安慰資源共享以及建議網站 療傷的對話 CH1當你需要朋友時 拜託,不要問我好不好,除非……展開一場療效對話 使用六的法則──求助 只要聽就好──有人突然過逝了 重新發現同理心──能安慰你的,別人卻可能不受用 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的,寶貝──隧道另一端的光亮 媽咪,牠會好起來嗎?──幫助孩子面對他們和你自己的恐懼 請朋友幫助另一個朋友──當你沒有答案時 意外的禮物──接受陌生人的幫助 搬家前後──情感的閣樓和新的路線圖 不是你以為的那樣──破產背後的傷害 如果我不是從前的我,那我是誰?──在發生改變一生的事件後 我們分手吧!──當戀情畫下句點 省思 放下理性,回歸心靈 CH2 健康問題 檢驗結果──聽到結果或等待消息 和平戰士──幫助別人面對診斷結果 面對手術──手術前、手術中與手術後 5 我們到底要如何求助?──列出自己的要求 帕西安西亞──走出憂鬱 醫生真的在嗎?──善用與醫生或病人見面的時間 痊癒和治療的差異?──與慢性疼痛共舞 那我呢?──對照顧者的支持 第二種視力──當失能變成一種能力 樹枝斷裂時──當你看不到他們的痛苦 熊──千鈞一髮 事故發生後──無法消除的恐懼 求助的吶喊──如何面對自殺未遂事件 省思 如何陪伴一個痛苦的人 CH3 職場上的療效對話 你們一群飯桶!──把生氣的客戶變成忠實的擁護者 當員工之間相處有問題時──聆聽的力量 交換立場──幫助同事在驟下結論前喊停 你一定是在開玩笑!──說出或聽到令人難以接受的評語 關閉工廠和遣散通知──讓人失業但不失自尊 體操吊桿──被裁員、解僱或僱用 辦公室的壞消息──跨越那道隱形的界線 讚美生命──為了家裡的疑難向同事求助 我只是想表達出我的關心──慰問員工 向保羅.充格斯致敬──面對同仁之死 讓記憶長存的字條──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省思 也許這是我的工作:蓄意仁慈 CH4 過渡時期:心理、神識、身體、與靈魂 我們要離婚了──察覺那些你可能並不瞭解的事 當個朋友,而不是英雄──幫助別人面對語言傷害 我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提供喪偶者力量 碎片、老鼠和芝麻綠豆──學習獨居 破碎的心和祭品──一個給予無限關懷的禮物 何謂足夠?──退休也是一種生活 課堂中會發生什麼情形?──來自長輩的教訓 我知道她的名字──和阿茲海默症共存 長時間的道別──面對死亡是需要時間的 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探訪住進安寧療護所的朋友 忌日與冥誕──值得紀念的特殊日子 省思 和他們以及你的靜默共處 CH5 失去所愛 一隻名叫里歐的貓──讓「四腳天使」永眠 當你沒有機會道別──未完結的感受 這是祝福,真的──當死亡帶來慰藉的時候 帶一位朋友去用午餐──替生者寫訃聞 喔!該死!有人帶刀來嗎?──灑骨灰 最好的計畫──當死者的遺願和生者的需求相衝突時 當媽走的時候──一首詩所帶來的祝福 喪禮之後──儀式過後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當年輕的孩子死去時──父母親的慌張揮之不去 脆弱的情感潛艇──當某個人選擇自殺 當悲劇激發出行動──對突然發生的死亡做出反應 無盡的哀傷──悲慟有如潮水般湧現 或許──這裡是天堂還是人間? 省思 此時無聲勝有聲 結語 療傷需要時間
作者簡介 芙爾.沃克(Val Walker) 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復健諮商碩士,專研悲傷、失去與失能的心理諮商。具有專業復健諮商師資格,曾服務於退伍軍人協會,也曾擔任喪親團體的支持團體,並曾於維吉尼亞州醫學院從事相關研究。之後從事訓練工作,於緬因州、維吉尼亞州和麻州輔導相關諮商人員。《安慰的藝術》是她的第一本著作,很快就被許多大學與研討會指定為學生和醫院員工的訓練手冊 相關著作 《安慰的藝術》 南絲.格爾馬丁(Nance Guilmartin) 南絲.格爾馬丁是位曾獲愛美獎肯定的廣播記者,擅長於體會報導故事中的情感與真諦。她曾任美國西屋廣播(Westinghouse Broadcasting)的資深主管,並協助推動全國性的社區自覺方案,包括「指定駕駛方案」、「為了孩子之故」以及「關懷時刻來臨」。她也曾經擔任美國麻州參議員保羅.充格斯的媒體祕書,並幫助他贏得參議員的席位。今日的南絲是各大企業的顧問,幫助領導與經營者突破創造的瓶頸,並看出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她的方法是讓他們學習說話和聆聽的技巧,加強他們最弱的環節:溝通。 南絲.格爾馬丁常受邀發表演說、帶領大家進行研習會,或是安排各式活動。她以自己對聆聽的藝術和溝通對話等方面的專長,協助組織進行改造。 個人網站:www.nanceguilmartin.com 相關著作 《療傷的對話》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晚安,美人》、《記憶游離》、《偷心賊》、《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暢銷原著小說)、《那年夏日湖畔》、《幽暗森林》、《就說你和他們一樣》等多部小說。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畢業,曾任路透新聞編譯與伊甸基金會海外公關,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陌生貴人》(方智出版)《天使遺留的筆記》《中國怎麼想》《自由寫手的故事》《不專業偵探社》《蘇格拉底的咖啡館》《療傷的對話》《創業致勝的第一本書》《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