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7—18世紀,當“中國風”吹到歐洲,“中國”便成了歐洲人關注的焦點。歐洲人這才發現,中國人除了有絲、瓷、茶,還有歐洲人所說的那種“哲學”,於是,孔子被歐洲人稱為“哲學家”。隨着理性的上升,“哲學”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漸取代了神性、宗教,而與神學平起平坐了。不僅如此,“哲學”還賦予國家絕對精神,使國家觀念成為絕對精神的集中反映。在“中國風”的影響下,孔子作為國家主義的代表,其歷史地位與歐洲的國策密切相關。孔子不但是中國歷代帝王師,也成了啟蒙運動中歐洲君主的老師。可一旦歷史的風向從君主轉向民主,孔子就不再是歐洲君主們的選項。他們改以希臘為師,使國家在君主制的基礎上,朝着民主化的方向進行改良。在這一轉變中,黑格爾等西方哲學家對孔子和《論語》等東方思想做出了評判。 作者回應了黑格爾提出的中國“非歷史”這一命題,反思謝林中國“非神話”的論斷,回顧了一個中國人對孟德斯鳩的啟示,再現伏爾泰與孟德斯鳩關於中國思想文化的辯論,分析了尼採的精神變形,講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中,經歷了軍事革命、經濟革命的歐洲人,在思想文化轉型期,對中國思想、中國文化、中國器物的追捧,以及在思考“歐洲向何處去”的問題時,歐洲人對中國儒學、道學等思想的吸收與評判,解析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下,歐洲人對國策、國家道路如何做出方向性選擇。 在作者筆下,先秦至近代的中西思想家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呈現出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景貌,闡釋了中國思想文化對近代西方的走向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普適性,揭示了世界近代化過程中的中國啟迪、中國作用和中國影響。 劉剛,自由寫作者,獨立學術人,專欄作家,以市場經濟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通往立憲之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國近代的財與兵》《中國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與李冬君合著),《中國史詩》。 李冬君,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主要著作:《走進宋畫》《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國私學百年祭:嚴修新私學與中國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鄉愁的天際線》《思想者的產業》(合著)《載舟覆舟:中國古代治亂的經濟史考察》(合著),譯著:《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葉隱聞書》。《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國家人文歷史》《新京報》等媒體專欄作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