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3906593 |
定价 |
RMB68.00 |
售价 |
RM74.80 |
优惠价 |
RM56.10 * (-25%)
|
作者 |
(明)來知德 集注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5-04-01 |
装订 |
平裝.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周易集注》又名《易經來注圖解》,共16卷,最大特色是對歷史上諸儒對《周易》注疏中的有價值部分廣為收錄,推陳出新,因而取名“集注”。書中側重以錯綜說、中爻說研究卦象,以象數闡釋義理,以義理印證象數,揭示了《易》卦象數之間的聯系。同時,書中縱橫推演,以象數錯綜變化,按圖索驥的方式,也使許多難以理解的卦爻辭豁然明了,為學《易》者洞開了門戶,進而說明《周易》具有完整的網絡結構和嚴密的系統性。此書還繼承了朱熹的義理之學而更加詳細;其深究易象之旨,則發朱熹所未發,使失傳了一千多年的象數,又回到了“四聖”原處。故《周易集注》被稱為“絕學”,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是研究明清哲學史、理學史以及《易》學史的經典讀物。
編輯推薦
1、易學入門級經典學象經典讀物。全書在整體結構上極度注重《序卦》中的排序邏輯,注重《說卦》中八卦的象征意義,注重《雜卦》中卦與卦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義理解釋詳盡,是現代讀者了解易經的超實用典籍。
2、明末哲學家王夫之、清代學者紀曉嵐盛讚的易學經典,恢覆中斷千年的易學研究,重構象數體系,既糾漢易之繁,又補宋易之虛,是繞不開的國學經典。
3、白話,簡體,橫排,開本適中,攜帶方便,充分滿足現代人閱讀習慣。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周易上經
卷一 / 3
乾下乾上 / 4
坤下坤上 / 23
卷二 / 33
震下坎上 / 34
坎下艮上 / 39
乾下坎上 / 44
坎下乾上 / 49
卷三 / 55
坎下坤上 / 56
坤下坎上 / 61
乾下巽上 / 66
兌下乾上 / 71
乾下坤上 / 76
坤下乾上 / 81
卷四 / 85
離下乾上 / 86
乾下離上 / 91
艮下坤上 / 96
坤下震上 / 100
震下兌上 / 105
巽下艮上 / 110
卷五 / 115
兌下坤上 / 116
坤下巽上 / 120
震下離上 / 124
離下艮上 / 129
坤下艮上 / 133
震下坤上 / 137
卷六 / 143
震下乾上 / 144
乾下艮上 / 148
震下艮上 / 153
巽下兌上 / 157
坎下坎上 / 162
離下離上 / 167
周易下經
卷七 / 173
艮下兌上 / 174
巽下震上 / 179
艮下乾上 / 184
乾下震上 / 189
坤下離上 / 193
離下坤上 / 199
卷八 / 205
離下巽上 / 206
兌下離上 / 211
艮下坎上 / 216
坎下震上 / 221
兌下艮上 / 225
震下巽上 / 230
卷九 / 235
乾下兌上 / 236
巽下乾上 / 241
坤下兌上 / 246
巽下坤上 / 251
坎下兌上 / 255
巽下坎上 / 261
卷十 / 267
離下兌上 / 268
巽下離上 / 273
震下震上 / 278
艮下艮上 / 283
卷十一 / 287
艮下巽上 / 288
兌下震上 / 293
離下震上 / 298
艮下離上 / 303
巽下巽上 / 308
兌下兌上 / 312
卷十二 / 317
坎下巽上 / 318
兌下坎上 / 323
兌下巽上 / 328
艮下震上_ / 333
離下坎上 / 338
坎下離上 / 343
卷十三 / 347
系辭上傳 / 348
卷十四 / 379
系辭下傳 / 380
卷十五 / 409
說卦傳 / 410
序卦傳 / 422
雜卦傳 / 428
卷十六 / 435
系辭上傳 / 436
系辭下傳 / 443
說卦傳 / 449
附錄 四庫總目提要 / 453 |
|
|
|
|
|
|
|
|
|
|
|
|
|
|
來知德(1526—1604) 字矣鮮,別號瞿塘,明夔州府梁山縣(今重慶梁平縣)人,明代理學家。來知德鄉試中舉人後,便“杜門謝客,窮研經史”,並從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起,將主要精力用於研究《周易》。神宗萬歷二十七年(1599),歷經29年,來知德完成《易經集注》一書。此書甫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響。萬歷三十年(1602),來知德因此書被特授翰林院侍讀。死後建來子嗣,明神宗御賜“崛起真儒”匾額,以褒其賢。其名、事在《明史》中有記載。他是繼孔子後用象數結合義理注釋《易經》又一大家。史學家對來知德評價極高,稱其是“始知千載真儒,直接孔氏之絕學,雖朱程覆生,亦必屈服”。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