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素的幸福哲學:從憂鬱厭世到用熱情擁抱世界
|
|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
|
|
|
|
|
|
|
|
ISBN |
9786264193948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8.68 *
|
作者 |
伯特蘭.羅素
|
译者 |
王徹之 |
出版社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5-05-1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24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还未开放预购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他說自己寫的都是常識,但事實上卻是不凡的智慧。」——《觀察家報》
羅素以現代邏輯學的奠基者聞名於世,而他對現代人的文化、心理與思維困境,也有一番獨到而精準的分析,再加上他對於古典文學的掌握度,致使他在一九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以表彰「他的作品多樣而富有意義,尤其是弘揚人道主義的理念與自由精神」。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首先羅素請讀者思索,進入二十世紀後,物質的生產與享受超越了數千年來的文明,但大多數人卻活得不快樂。因此他一一先列舉不幸福的原因,包括嫉妒、過度競爭與追求刺激、無謂的嫉妒與罪惡感,以及過於在意他人眼光。
在第二部分,羅素緊接著提出相對應的解方,包括培養廣泛的興趣、付出真心的愛、設定有建設性的工作目標、適度的努力與順其自然等。羅素強調,幸福是一種技能,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更為熟練。最重要的是,跳出自我沉溺的陷阱,在廣大的世界中投入熱情,才有機會踏上幸福之路。
本書融合了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分析,諸多文句也充滿了洞見和積極意義,無怪乎當代的哲學大師丹尼爾.丹尼特稱讚本書為「自我成長類書籍的原型」。
本書金句:
「嫉妒:人們本應該從已有的事物中找到快樂,卻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找到痛苦。」
「與古代人相比,現代人過得並不無聊,卻更害怕無聊。」
「有些學者喜歡集郵、有些喜歡看棒球,我喜歡走入大自然、收集河流。」
「與人為善,就是喜歡觀察他人、研究他的個性,並帶給對方快樂。」
「比起任何事情,被愛的感覺最能提升對生活的熱忱。」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部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不快樂的源頭:自卑、自大和自戀
第二章 治療文人式的憂鬱:走入生活
第三章 掏空人生的競爭哲學
第四章 無聊的力量
第五章 精神疲勞是現代人的通病
第六章 嫉妒是快樂的巨大絆腳石
第七章 無謂的罪惡感
第八章 被害妄想
第九章 畏懼眾人的眼光
第二部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幸福仍然可能嗎——我所認識的快樂人士
第十一章 熱忱
第十二章 愛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閒情逸致
第十六章 努力與順其自然的平衡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付出關愛與保持對世界的興趣
譯後記
附錄:諾貝爾得獎感言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哲學家、數學家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與懷海德合著的《數學原理》是現代邏輯學的里程碑。羅素是人道主義者,並熱衷於公共事務,曾參加反戰與反核武活動被判監禁。除了專業的研究,他也致力於與大眾分享他睿智的人生哲理,另著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與《羅素回憶錄》。
譯者簡介
王徹之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牛津大學文學博士,自2019年起,在中國獲得多項青年詩人獎座。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