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哲學探究存在之意義,而存在意義之發生與演進的歷史,就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之實現的道義行動的歷史。倫理學是存在最本原的衝動,有其自身的第一哲學依據,即存在之為存在的實存機制。正是依據這種內在機制,存在之可能性、應然性和必然性處在融洽正當的關係中,存在才能真正實存起來,因而存在機制也就是倫理機制。從存在本身的實存機制中闡明存在之道向倫理之義的轉化,因而倫理存在就是道與義的契合。倫理學就是通過闡明存在機制的倫理性來回答哲學的存在意義之追問,通過實存中的倫理之家的安居闡明人類道義實存的歷史。 本書為鄧安慶教授主編的十捲本《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的“導論卷”,以“道義實存論”打通第一哲學與倫理學的關係,以正義、愛和自由的關係闡明西方道德哲學一以貫之的歷史相通性原則,並因此對西方倫理學的類型關係做出了出自第一哲學之根據的最全面的解釋。本書不僅為西方道德哲學通史提供一個系統的解釋框架,而且為深處倫理危機中的人類如何走出不確定性的未來,在彷徨失措的世界上如何重建倫理的規範秩序,提供前沿性的思考。 鄧安慶,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西方倫理學研究所所長,《黑格爾著作集》(20卷理論著作版)常務副主編,《倫理學術》叢刊主編。 主要研究方向為德國古典哲學、第一哲學、實踐哲學、價值哲學等。著有《謝林》《叔本華》《施萊爾馬赫》《美的欣賞與創造》《康德黑格爾哲學在中國》《啟蒙倫理與現代社會的公序良俗:德國古典哲學的道德事業之重審》等,譯有《伽達默爾集》,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赫費《作為現代化之代價的道德》,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及其相關對象的哲學研究》《布魯諾對話:論事物的神性原理與本性原理》,施萊爾馬赫《論宗教》,司徒博《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