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56116911 |
定价 |
RMB146.00 |
售价 |
RM160.60 |
优惠价 |
RM120.45 * (-25%)
|
作者 |
(美)伊沛霞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48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始終以一種的方式發展,每一個階段都是故事的精華
對於中國歷史、中國文明的印象,人們大多擺脫不了教科書的框架,好像中國悠久歷史,似乎滿眼皆是政治上的帝王將相爭權奪利、秦漢隋唐盛衰興亡,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庶民社會的精神和文化、日常百姓的喜怒哀樂,二十四史鮮少提及甚至付之闕如。中國的歷史、中國文明的故事,難道真的只是一部延續幾千年,反反復複、枯燥乏味、灰暗冰冷的政治史?
在伊沛霞看來,中國正史的記載和敘述以及中國的政治演變顯然無法代表中國歷史上那些真正引人注目的精彩之處:中國人在每一時代都運用他們所繼承的歷史遺產——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去確定目標,回應挑戰,保衛自己,增強力量;因為一代人的行為對下一代人繼承的資源將會產生影響,所以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些變化又是同過去的歷史聯繫在一起的。
為此,伊沛霞以獨特的宏觀視野,從史前時代中國文明的起源到儒學、佛教、道教的興起,從王朝、帝國到現代中國,探討中國文明得以形成的諸多基本問題,側重考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普通人民生活的影響;涵蓋藝術、文化、經濟、社會、對婦女的態度等各方面,從複雜、動態、多層的中國歷史中,捕捉到具關鍵性的歷史事件與文化現象,把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貫穿成一幅前後相續、特色鮮明的歷史圖景,賦予讀者全新的中國歷史視野。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劉廣京序 / i
中文版自序 / iii
英文版自序 / v
再版說明 / viii
致 謝 / ix
第一章 中國文明的起源
從新石器時代到西周(西元前771年以前) / 001
第二章 哲學基礎
東周時期(前770—前256) / 035
第三章 官僚制帝國的創立
秦漢(前256—220) / 060
第四章 佛教、門閥政治與外族統治者
分裂時代(220—589) / 089
第五章 世界性的大帝國
唐朝 (618—907) / 112
第六章 重心南移
宋朝(907—1276) / 141
第七章 外族統治
遼、金和元朝(907—1368) / 171
第八章 獨裁的限度
明朝(1368—1644) / 198
第九章 滿人與帝國主義
清朝(1644—1900) / 231
第十章 行動起來
20世紀前期(1900—1949) / 277
第十一章 徹底的重新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76) / 317
第十二章 對外開放
1976年以來的中國 / 353
跋 / 382
年表 / 387
對圖片提供者的感謝 / 392
引文注釋 / 396
延伸閱讀書目 / 400
譯者後記 / 433
|
|
|
|
|
|
|
|
|
|
|
|
|
|
|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近年來致力於宋代社會文化史的研究,涵蓋政治史、婦女研究等領域,著述豐富。其中《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曾獲1995年列文森獎,《積累文化:宋徽宗的收藏品》曾獲2010年美國史密森學會的島田獎(東亞藝術史傑出著作獎)。2014年,美國歷史學會為伊沛霞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