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68923514 |
定价 |
RMB78.00 |
售价 |
RM85.80 |
优惠价 |
RM64.35 * (-25%)
|
作者 |
(英)迪克•赫伯迪格
|
出版社 |
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0-1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34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場有關形象與物的旅行,始於19世紀早期亨利·梅休筆下的倫敦貧民窟的小販文化,終於在美國中西部“正午時分”搭車前往“無地之路”。作者運用符號學、大眾文化理論和後現代主義理論,透析了各式各樣的流行事物和文化現象,呈現出一個充滿細節的景觀,作者認為,唯有將分析建立在這些具體對象之上,我們才能抵消相關理論學說的局限性。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1)“年輕的生活”關注的是作為“亞文化”存在的青春形象;(2)“品味、國家和流行文化”關注的是作為消費與時尚的物;(3)“命懸一線”關注的是英國波普傳統在當代的藝術形象;(4)“後現代主義和‘另一面’”則對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時尚做了系統檢視。
這份“旅行”記錄的路線看似隨意,卻暗含了作者在這個世界中對價值、意義和方向的追求。在這里,市場和符號的“邏輯”合謀表明,如今“沒有地方可以去,除非去商店”。
編輯推薦
青年亞文化研究的深化之作——
伯明翰文化研究學派重要成員迪克·赫伯迪格,繼青年亞文化研究的經典著作《亞文化:風格的意義》後又一力作,是作者學術思想轉變並深化的忠實記錄。
流行文化研究的傑出之作——
通過將青年亞文化同消費、時尚、設計、品味等問題相關聯,作者帶我們經歷了一場從亞文化穿越後現代主義並走到它的“另一面”的旅行。
豐富生動的個案剖析,為當下文化研究和批評實踐提供鮮活範本——
朋克、搖滾、摩登少年、雪佛蘭轎車、波普藝術、比夫漫畫……各類物、形象和文化現象的生產和消費,盡收赫伯迪格筆下,他對其廣泛的文化意義及其對當代大眾品味之影響的描繪,分析之精辟、文筆之優美,令人嘆為觀止。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總序
致謝
引言
第1部分 年輕的生活
1 隱在亮光之中:青年監控及其形象呈現
2 錯誤的身份:為什麽約翰·保羅·里奇不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第2部分 品味、國家和流行文化
3 走向一種品味的地圖學:1935—1962
4 作為形象的物:意大利的踏板摩托車
5 低級趣味:關於波普藝術的筆記
第3部分 命懸一線
6 設法應付“然而”:在比夫漫畫的怪誕世界里
7 “星球一號”的底線:應對《面孔》
第4部分 後現代主義和“另一面”
8 對“後”學的審視
9 附言1:致命的策略
10 附言2:言語之後
11 附言3:空間與邊界
12 附言4:學會在通往無地之路上生活
索引
譯後記 |
|
|
|
|
|
|
|
|
|
|
|
|
|
|
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51年生於英國,當代著名文化批評家和理論家,早年在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斯圖亞特·霍爾。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藝術與電影系教授,同時也是該校跨學科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著述大多圍繞青年亞文化與音樂、當代藝術與設計、消費與媒介文化等問題展開,代表作有《亞文化:風格的意義》(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1979)、《灌制與混錄:文化、身份與加勒比音樂》(Cut ‘n’ Mix: Culture, Identity and Caribbean Music,1987)、《隱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與物》(1988)等。
譯者簡介
席志武,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覆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後,現為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