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以《午夜之子》為例
|
|
|
|
|
|
|
|
|
ISBN |
9789865633844 |
定价 |
NT550 |
售价 |
RM85.90 |
优惠价 |
RM76.45 *
|
作者 |
李蓉
|
出版社 |
蘭臺網路
|
出版日期 |
2020-03-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4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
以《午夜之子》為例》
拉什迪是印度裔的英語作家,《午夜之子》是其成名之作。此作品曾三獲英國布克獎,為拉什迪贏得廣泛聲譽和眾多讀者,同時也因晦澀難懂被譽為「後現代文學中的一座迷宮」。
如果讀者恰巧對拉什迪的作品感興趣,又恰巧覺得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難解之謎,那麼作者推薦這本書,其內容「有關鍵情節透露」,可以充當打開拉什迪作品的一把鑰匙。如果讀者不是拉什迪的粉絲,但是對文本分析和文本細讀的方法感興趣,作者也推薦這本書,因為文學文本雖然千差萬別,但是語言之後的結構方式和思維方法卻是異曲同工,作者出版這本書的著力點正在於此。如果讀者不是文學批評者,而是一個四處尋求借鑒的文學創作者,作者還是推薦這本書,因為其意在展示,拉什迪這個創作高手如何一磚一瓦構建了《午夜之子》這座小說的大廈。
作者這本《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
以《午夜之子》為例》,以《午夜之子》為例,還原文本至印度文化背景,結合多元敘事理論,融合多學科視角,剖析小說的人物、結構,和語言特色,較為細緻與全面地闡述了拉什迪作品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手法,由此更可以窥見印度宗教哲學和精微的印度文藝理論。
該書為作者及其作品研究又添新說。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 / 賣瓜者言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拉什迪其人 ............2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方法,和意義 ............12
第四節 研究思路和難點 ............22
第五節 框架結構 ............24
第二章 梵我一如:印度宗教哲學思想述要 ............29
第一節 印度宗教哲學:哲學的宗教,宗教的哲學 ............30
第二節 印度宗教哲學發展脈絡:從吠陀到吠檀多 ............33
第三節 吠檀多派的思想派別:梵我關係的不同看法 ............38
第四節 印度宗教哲學的核心概念:輪回、解脫、梵我一如 ............41
第五節 《午夜之子》中的吠檀多哲學思想:梵我一如 ............55
第三章 概念化的人物:梵性「自我」 ............67
第一節 與梵同一的自我:阿特曼 ............68
第二節 作為「世界四因」的薩利姆:「梵」的概念化人物 ............72
第三節 薩利姆的神話原型:似與不似 ............88
第四節 薩利姆的鏡像:一個符號的多重所指 ............107
小結:概念化人物之淵源與超越 ............117
第四章 符號化的結構(上):梵之空間曼陀羅 ............121
第一節 梵之空間迴響:斯波塔 ............122
第二節 遍在的薩利姆:小說世界的圓心 ............130
第三節 自我、家族、國家:三個同心圓 ............146
第四節 外祖父的回歸:三個同心圓 ............165
第五節 全息意象圖示:多彩的曼陀羅 ............175
第五章 符號化的結構(下):梵之時間曼陀羅 ............195
第一節 梵之時間輪回:卡拉之輪 ............196
第二節 小說的嵌套敘事:三個同心圓 ............202
第三節 小說的敘事序列:達摩四期 ............212
第四節 小說中的數字:「三」、「一」奧義 ............228
小結:符號化結構之淵源與超越 ............237
第六章 詩化語言:梵之摩耶 ............241
第一節 語言的摩耶:形色與空無 ............242
第二節 小說中的情味:無味之味 ............250
第三節 小說中的圖畫:無色之色 ............266
第四節 小說的影視效果:幻中之幻 ............279
第五節 小說中的曲語:韻外之致 ............291
小結:詩化語言的淵源與超越 ............301
結論 ............305
參考文獻 ............313
後記 ............325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蓉教授
李蓉,女,文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擔任高級英語及英美文學課程教學。
教學與生活中貫徹行知合一的理念,堅持紀錄課堂與生活點滴,努力讓知識照亮生活,滋養性命。2013年發起福州行知讀書會,為促進跨學科交流,推動全人教育,持續活動至今。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