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543675 |
定价 |
NT460 |
售价 |
RM71.90 |
作者 |
蔡欣欣
|
出版社 |
政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21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伴隨著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變遷的臺灣歌仔戲,百餘年來存留不同歷史語境的時代文本,演化出「與時俱進」的多元展演景觀,也傳播到閩南和東南亞等華人族群常民生活中。本書結合文獻史料的挖掘耙梳,實物史料的蒐集考證,田野踏查與口述訪談的「三重證據法」研究策略,重返「圖文顯影」宣傳戲單的歷史現場,賞析兼融「戀戀國風/博物樂府」的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解讀奠基腹內與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探究新劇《恆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述論縱橫劇壇八十餘載的「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透視「文化霸權/狂歡嬉戲」的國語電視歌仔戲,綜覽「高雄天藝術節」的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建構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積鉤1960年代「柏華閩劇團」與「牡丹桂閩劇團」的新加坡演出印記。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曾永義
序/曾學文
總論
壹、文本
1.重返歷史現場:「戲單」中圖文顯影的臺灣歌仔戲
2..戀戀國風/博物樂府: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析論
3奠基歌仔戲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
貳、展演
4.日治時期新劇《恒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
5.「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述論
6.霸權與嬉戲──臺灣「國語」電視歌仔戲述論
7.綜覽「高雄春天藝術節」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2010-2015)
參、流播
8.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1949-2012)
9.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柏華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考索
10.1960年代「牡丹桂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蔡欣欣 Tsai Hsin Hsin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所、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任國立國光劇團編修委員會專任秘書,臺北市現代戲曲文教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等職務。2010年與2017年獲得科技部與「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助,赴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與夏威夷大學戲劇舞蹈系擔任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為中國古典戲曲、臺灣地方戲劇、兩岸民間遊藝與陣頭小戲。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