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566766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62.57 *
|
作者 |
白靈,李瑞騰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
|
出版日期 |
2018-01-02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340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當理工遇上文學,如何以科學公式計量詩的職能轉換?│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如何探究混沌與詩、以及詩與質能、色空、有無、虛實、與多一的關係?
詩從「詞語」轉向「圖像」的轉向,與當今數位媒體的多元複合特性如何與詩結合?
杜十三的跨領域行徑如何實踐?其小詩與圖像的互動具備什麼意涵?
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看向陽的「難題」何在?
從拉康鏡象說及左右腦分工說切入,看路寒袖創作的不安定動態性,與臺灣圖像的歷史走向有何契合?
閩南語方言詩的拓展和未來的可能發展為何?
朵思和羅英兩人的詩作,在情與欲呈現方式有何不同?
臺灣前行代詩人大規模「移花接木」地填補了「中國新詩史」中五○、六○年代「尬尷的空檔」,何以臺灣中生代卻在「之後的30年」幾乎「被尬尷的忽略」?
從匱乏說怎樣看卞之琳的〈斷章〉?
詩人白靈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詩人白靈將理工背景的專業知識結合詩文評論,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自序 詩是跨向全人的先鋒
│跨質能現象│
質能與多一―混沌詩學初論
│跨媒介現象│
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從詩的聲光到影像詩
有框與無框―杜十三的跨領域實踐及其小詩例證
│跨語言現象│
詩的影音建構―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
建構與逃逸―路寒袖影音創作中的臺灣圖象
閩南 語詩歌中的聲情表達與意象的力量―以向陽到唐捐等的方言詩為例
│跨文體現象│
在詩中小說―朵思與羅英詩中的情與欲比較
│跨地域現象│
平行與交錯―《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出版的意義和影響
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由東南亞到兩岸詩的跨域與互動
│跨時空現象│
我完成我以完成你―從匱乏說看卞之琳的〈斷章〉
│附錄│
白靈詩學年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白靈
本名莊袓煌,1951年生,福建惠安人,現任臺北科技大學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年度詩選編委,曾任臺灣詩學季刊主編五年,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2011新詩金典獎等十餘項。創辦「詩的聲光」,推廣詩的另類展演型式。著有詩集《昨日之肉》、《五行詩及其手稿》、《愛與死的間隙》、《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等十二種,童詩集兩種,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等三種,詩論集《一首詩的玩法》等六種。近年介入網路,建置個人網頁「白靈文學船」、「乒乓詩」、「無臉男女之布演臺灣」等十二種(www.ntut.edu.tw/~thchuang/)。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