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候遷移、森林倒下,
樹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
從十二棵樹開始,展開一場跨越科學、人文與生態的思辨之旅。
──這是一本關於樹木、也是關於我們自身的書籍。
★《衛報》2024年「最佳科學與自然書籍」★
★《經濟學人》2024年「最佳書籍」★
★《史密森尼雜誌》2024年「最佳科學書籍」★
每一次抬頭看見的樹影,
其實都潛藏著與地球、人類未來息息相關的故事。
▌樹木──那些站在時間長河中的綠色見證者
樹木看似靜默,卻承載了時間與記憶,透過年輪和深埋地底的根系,低聲述說著氣候變遷與人類歷史的痕跡。
美國大盆地刺果松已存活超過5000年,年輪層層記錄著數千年的氣候變遷,彷彿地球古老的天然年曆;北卡羅來納州濕地中的落羽松,屹立了超過2600年,默默見證著美洲的興衰與轉變。生於遠古的古叉葉樹,其樹脂化為琥珀,封存了千萬年前的昆蟲與生態片段,為人類展示過去那個繁盛鮮活的世界;而地中海的橄欖樹,其果實和油脂不僅滋養我們,更流淌進數千年來人類的文化、信仰和世代情感中。
樹木不只是森林的見證者,也是地球時間的記錄者。它們與我們一樣,有過遷徙、有過創傷、有過重生,也不斷適應著時代的改變。
▌當樹木受難,人類也無法全身而退
然而,我們正在見證生態的崩解──亞馬遜雨林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中非每年減少上千萬英畝林地;全球暖化引發的病蟲害,導致數十億棵樹倒下。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強大的掠食者,正為環境帶來巨大的傷害。
印度的檀香木曾被視為聖物,如今面臨嚴格管制與非法盜伐的威脅。非洲烏木因其極致黑色與細密木質成為樂器製作的珍材,卻因過度砍伐而瀕臨滅絕。藍膠尤加利樹雖然遍植全球,卻也在某些地區成為入侵物種。
這些真實上演的物種危機,反映了自然的反撲與人類對自然的不當支配。而當全球暖化、森林砍伐與生態危機加劇時,倒下的不只是樹木,而是整個生態系──包含我們自己。
▌拯救樹木,就是拯救我們自己
本書精選12種具代表性的樹木──從復活節島已滅絕的托羅密羅,到熱帶雨林中高聳的吉貝木棉;從雲霧繚繞的海岸紅杉,到烈焰中重生的大王松──透過植物學、人類學、考古學、田野調查與科學研究,走訪一趟跨越時間與文化的知性旅程,並重新認識我們與植物、自然之間的緊密連結。
作者丹尼爾.路易斯曾在訪談中說道:「大自然需要我們的關注,這個觀念,就像樹一樣──永遠長青。」不只是為了拯救樹木,更是為了幫助人類找到與自然共生的未來之路。
在氣候變遷、物種滅絕與土地過度開發的此刻,這些來自樹木深層的訊息,不只訴說關於過去的知識,更是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提醒與召喚。
本書特色
1. 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敘事架構:本書不僅介紹樹木的自然特性,也描繪人類與樹木之間的文化連結與歷史記憶,並透過作者親身經歷,引發讀者對自然的情感共鳴。
2. 關注環境變遷與生態議題:以樹為鏡,探討氣候變遷、森林砍伐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並呼籲「保護樹木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喚起對保育環境的行動意識。
3. 豐富多元的跨領域知識面向:除了介紹樹木特性外,亦延伸至相關產業、法律、文化與政策,引領讀者從多元角度認識人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係。
4. 適合大眾讀者的科普作品:文字平易近人,兼具科學性與可讀性,隨文搭配12張描繪樹木獨特風貌的插圖,適合對自然生態、環境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誠摯推薦
古碧玲|字耕農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徐嘉君|「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
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樹的構造極其繁複,即使迄今生態科學家已經發展出相當先進的樹木探測儀器和技術,仍有許多難解的神祕環節。《樹說時間的故事》跨越各洲,藉著 12 種具代表性的樹木,從如何取芯、收集古老木片伊始,探測樹齡,剖析蟲吻火痕,試圖解開生態上的種種疑問。而每棵樹都記錄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天氣變化,既融合樹木的氣象學、水文學、考古學、生物地理學、歷史學,以及與動物之間的演化等,連產業也著墨。以巨大的切片,如拼圖般把自然變化與人類文明的遞嬗拼就起來。在盎然的閱讀興味之餘,我們因而能體認當人類把世界攪亂的今日與未來,或許樹和其複數的森林會是救贖。」──古碧玲(字耕農)
「在不穩定的氣候中,這本書讓我們透過樹木,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本書充滿詩意與美感……融合了個人經歷與對自然保育的呼籲。作者筆下的十二種樹木包括巨型紅杉、刺果松與烏木……說真的,誰不愛樹呢?尤其是聖誕節的時候。」──《衛報》(The Guardian),2024年度「最佳科學與自然書籍」
「這場樹木之旅帶你攀上高聳樹幹,也深入熊熊森林火海。書中記述的十二種樹木展現了它們與人類和文化之間緊密的連結。」──《經濟學人》(Economist),2024年度「最佳書籍」
「『樹木是世界的心跳』,丹尼爾.路易斯在本書中如此寫道,這本書是他獻給這些與人類共享地球的古老生命體的情書。全書十二章,搭配美麗插畫,帶領讀者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全球樹木之旅。烏木、檀香、木棉、紅杉等主角,旋即成為讀者熟悉的老友,其漫長的生命故事被細膩訴說,亦清晰呈現在『人類世』中,包含它們所面對的未來危機……作者的回憶錄穿插其中,將自身根源與書中樹木相互連結。」──《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2024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丹尼爾・路易斯以深刻的敬畏之情、嚴謹的科學精神與全球視野,呈現十二種非凡樹木的歷史……其筆觸靈活生動,顯示其對於生物科學領域的造詣極高。他精確描繪出這些樹木與滅絕、政策、政治、法律、文化、歷史與文學之間的交集,文字常令人驚豔。」──《信使郵報》(The Post & Courier)
「一本充滿驚奇、感激,甚至帶有一絲希望的書。」──《書單》(Booklist)
「書名看似平實,內容卻非凡。這本書從樹根到樹冠,重新審視樹木的世界,讓你以全新視角看待它們。路易斯以十二個樹種(實際上涵蓋更多)為起點,讚頌它們各自的獨特與壯麗,以熱情、幽默及深刻的理解,講述它們堅韌的生命故事。儘管生態危機迫在眉睫,書中仍傳遞出希望的訊息──每一棵樹都是好的,只要我們用心保護,它們便能持續生長!」──2024年班夫中心山地書籍競賽(Banff Centre Mountain Book Competition)特別評審提名
「本書內容豐富、引人入勝,時見詩意,是個充滿迷人事實的寶庫……本書也是一本生動的體驗性回憶錄,講述了作者對其視為人類生活至關重要的樹木所進行的探索……路易斯帶領讀者踏上一場令人驚嘆的十二棵樹之旅……本書深刻揭示了人類與樹木之間的相互聯繫。」──BookPage書評月刊
「在本書中,丹尼爾.路易斯走訪世界各地,探索十二種獨特的樹木,試圖了解它們的生命與溝通方式──而這些樹木交織出的關係,也能反映我們自身的生活。這本書充滿對樹冠世界的敬畏,也提醒我們:與我們相異的生命形式,不只神秘,更彌足珍貴。」──Literary Hub網站
「令人著迷……大量的趣聞軼事引人入勝,路易斯也擅長挑戰主流觀點……這本書是一首獻給樹木的深情讚歌。」──《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兼具情感與理性的著作,讓人重新認識樹木,也體悟它們對世界的啟示……路易斯鼓勵讀者試著從樹的角度看世界,培養同理心。書中由奈奎斯特(Nyquist)繪製的精美插畫,更為這座壯麗的樹木世界增添光彩。」──《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論)
「丹尼爾.路易斯所選擇的十二棵樹,在生物學和文化上皆具引人入勝之處……他對這些樹種及其歷史和重要性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他以公正的態度處理保護工作(及其抵制)的複雜性,這本書既嚴謹又易讀……這是對樹木在增強生物多樣性和支持地球生命能力方面的有力辯護。」──《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本藉由十二種卓越樹木來探索自然與生存的引人入勝之作,引領讀者展開一場全球之旅,深入探討每棵樹的科學、歷史與文化意義。從加洲壯觀的紅杉到大盆地的刺果松,引人入勝的文筆和詳盡的研究,展示了樹木在我們世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保護它們的迫切性。這是一本吸引人且富啟發性的讀物,適合所有熱愛自然和保育的讀者。」──《阿靈頓雜誌》(Arlington Magazine)
「本書是一場引人注目的冒險,帶我們從紅杉林冠的頂端,到復活島的大坑,以及剛果盆地的深處,利用先進的科學及個人故事,闡釋這些不可思議的樹木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艾瑞克.盧特科(Eric Rutkow),著有《美國的樹冠》(American Canopy)
「丹尼爾.路易斯為地球上十二位最會說故事的老師傳遞智慧──最古老的、最高的,乃至已然滅絕的──分享來自深度時間的教導。他以科學家的精準、歷史學家的專業及詩人的聲音,為這些樹木發聲。仔細聆聽,我們會深深愛上這十二棵樹,並察覺自身生活和命運與樹木的連結有多麼緊密。」──梅蘭妮.喬卡斯-布拉德利(Melanie Choukas-Bradley),著有《樹木之城》(City of Trees)及《岩溪公園的一年》(A Year in Rock Creek P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