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言:回頭看,這一切都是註定的 第一章:馬斯克對華盛頓的戰爭 本章聚焦於馬斯克與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衝突。他在自動駕駛事故調查中不配合甚至暴怒掛線,顯示出對監管極端不信任與抗拒。他試圖以道德優越感掩蓋技術責任,引發對其治理哲學的首次重大質疑。 第二章:「艱難又痛苦的一年」與豐厚的回報 回顧馬斯克如何以極具風險的薪酬方案將特斯拉市值與個人財富捆綁。他在壓力之下做出一系列瘋狂行為,包括公開吸毒、侮辱救援英雄、誤導投資者,最終遭SEC處罰,但權力並未減弱,反而因市值飆升進一步鞏固。 第三章:化為烏有 賽博卡車的失敗發佈會成為馬斯克形象失衡的象徵。他在極度控制與張揚下推出不成熟的產品,掩蓋工程團隊的質疑。馬斯克風格轉變為「極端話題製造者」,卻也暴露他對現實市場與工程限制的輕視。 第四章:心智殺手 本章剖析馬斯克如何參與文化戰爭,把「覺醒病毒」作為攻擊靶心。他在政治上愈發右傾,將社會矛盾簡化為意識形態之爭,塑造自己為反抗「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鬥士,也為攻擊監管和批評者開脫責任。 第五章:軍備競賽 聚焦馬斯克對人工智慧與科技統治未來的深度信仰。他雖警告AI風險,卻大力推動相關業務,如OpenAI投資和xAI成立。科技話語與人類存亡掛鉤,使他在道德論述上佔據上風,卻引發「誰來監管超級個人」的疑問。 第六章:「開戰到底」 收購推特歷程充滿反復與混亂,馬斯克高調宣佈私有化、撤回、再強行推進,暴露其衝動本性與治理風格的缺陷。推特從公共平台變為個人資產,引發一連串員工出走與信任崩塌的危機。 第七章:特斯拉對上兒童 以兒童死亡車禍為切入點,作者審視自動駕駛安全性漏洞及馬斯克對此的反應。他拒絕承擔責任、攻擊批評者,且堅持技術優先於監管,引發監管系統與公眾信任的雙重危機。 第八章:「他們控制著這兒的政府」 描述馬斯克如何將自己定位為體制外的革命者。他指控官僚系統妨礙進步,強化企業家救世主神話,卻忽視公共安全與問責制度。他以「制度敵人」自居,將一切監督視為阻礙。 第九章:嘲諷「掃興的監管者」 剖析馬斯克如何操控言論空間,通過粉絲與演算法壓制異見。他對女性監管者、調查記者發動人身攻擊,掀起恐懼氛圍。言論自由成了攻擊工具,他打造了一個輿論不對稱的數字帝國。 第十章:收購推特的代價 收購推特後,馬斯克改革激進:大規模裁員、取消審核政策、恢復極端帳號,引發用戶流失和廣告主撤資。推特變成輿論實驗場,其品牌、影響力與盈利能力全面衰退。 第十一章:退出計畫 馬斯克面對推特危機時開始試圖切割責任。他依賴親信掩蓋混亂,嘗試引入新CEO與新模式以「抽身」,但混亂持續,外界懷疑他從未有過真正計畫。 第十二章:救命稻草 面臨推特崩壞、特斯拉股價動盪,馬斯克再次許諾「機器人革命」「AI治理」等未來議題。他用願景重塑關注,轉移現實困局,卻被質疑為再次操縱投資與輿論信任。 第十三章:「我只是想讓推特再次變得有趣」 馬斯克為自己辯護稱只是想「讓推特有趣」,試圖淡化對社會影響。但推特功能失控、內容混亂、使用者體驗惡化,證實「趣味」掩蓋了治理失敗的事實。 第十四章:「歡迎來到地獄二層」 馬斯克以鐵腕手段改造推特,員工被迫接受「高強度文化」,離職潮不斷。其領導方式轉為壓榨型獨裁,組織崩潰、流程混亂成為平台衰敗主因。 第十五章:「馬斯克可以為所欲為而不用承擔後果嗎?」 作者發出終極質問:為何制度無法制衡馬斯克?從證券市場、輿論到監管系統,他多次逃脫後果,反映現代社會在「崇拜創新」中忘記了問責原則。 第十六章:自動駕駛功能被迫下架 多起自動駕駛事故曝光,監管者開始介入調查。馬斯克否認問題,堅持發佈新版本,引發更大爭議。特斯拉開始從神話走向現實碰撞。 第十七章:科技之王沒穿衣服 本章是全書的結束:隨著信徒離去、股價震盪、輿論反噬,馬斯克逐步被看穿。科技烏托邦褪色,留下一個在制度漏洞中馳騁太久的「裸王」。
作者簡介 費茲.西迪基(Faiz Siddiqui) 費茲.西迪基畢業於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擁有新聞學學位。目前是《華盛頓郵報》的一名科技記者,負責商業版面,報導特斯拉、優步(Uber)和推特(現稱為X)等公司。他的報導重點涉及交通運輸、社交媒體和政府改革等議題,作品曾多次獲得職業記者協會卓越獎(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Mark of Excellence)和赫斯特新聞獎(Hearst Journalism Awards),其作品也曾發表於《波士頓環球報》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 譯者簡介 耿大祥 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政治所博士生,廣東中山大學社會學博士生,目前任職出版社特約編輯。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