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氣燈照亮的繁華大道,到污水橫流的貧民窟
從鐵路與電報帶來的科技革命,到街頭遊蕩的窮困兒童
從女王加冕的輝煌盛典,到公開絞刑的血腥狂熱……
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倫敦,正迎來一場超展開的城市變革!
社會階層 ╳ 貧富落差 ╳ 都市擴張 ╳ 科技變遷
犯罪治安 ╳ 疾病衛生 ╳ 交通革新 ╳ 消費文化
每條街道都是歷史的見證,每段日常都是社會變遷的縮影!
當倫敦的心臟狂跳,我們終於見到現代都市的真正誕生!
■光與影交錯的倫敦,工業革命的心臟
在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經歷了史上最劇烈的變革,塑造了今日這座現代化大都會的基礎。鐵路興建、街道鋪設、醫療進步、衛生條件改善……技術創新為城市帶來繁榮,卻也讓社會底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日常生活》帶領讀者穿梭於一八三七至一八五○年代的倫敦,不僅描繪了街頭的熱鬧與混亂,更生動再現了當時倫敦市民的日常。透過大量第一手資料與豐富的歷史敘述,本書讓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栩栩如生——煤氣燈下的華麗櫥窗、貧民窟裡的惡臭水溝、鐵路站台上的匆忙人群,甚至是報童的吆喝聲與市場攤販的叫賣聲,皆如歷史長卷般展開。
■超展開的時代,城市變革下的倫敦日常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衝突的時代,科技創新與社會問題並行,傳統價值與現代思維相互拉扯。當倫敦市民奮力適應這場城市革命,他們的每一天,都是歷史的一部分。
●城市的變遷與科技的發展——鐵路與電報如何縮短了距離?煤氣燈照亮街道,如何改變了夜晚的倫敦?
●貧民與富人的對比——社會底層如何掙扎求生?中產階級如何逐漸崛起?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既有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也有極度貧困的「鴉巢」(rookeries)。
●飲食與消費文化——牡蠣曾是最平價的庶民食物,啤酒與杜松子酒為何成為倫敦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街頭小販販售草莓、牛骨湯,甚至收集狗糞賣給皮革工廠?
●犯罪與治安的變革——警察制度初建時,市民為何強烈反對?「偵探」(detectives)這個詞彙何時出現?曼寧夫婦的謀殺案如何成為倫敦社會的焦點?
●娛樂與文化生活——市民如何在報紙與小說中尋找樂趣?戲劇、音樂與舞蹈如何影響社會風尚?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不僅是工作與生存的戰場,也是一座充滿娛樂的城市。
■一部讓十九世紀倫敦「活起來」的精彩作品
本書不僅是一部關於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史,更是一場充滿感官體驗的時空旅程。艾爾珀特(Michael Alpert)透過細膩的筆觸與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讓讀者聞得到街頭的氣味、聽得見市場的喧囂、感受到時代的脈動。
無論是歷史愛好者、小說家、學者,或只是對十九世紀倫敦充滿好奇的讀者,本書皆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倫敦如何從傳統都市轉型為現代大都會的絕佳視角。
這是一部關於普通人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生存與奮鬥的故事,是一本讓倫敦真正「活起來」的歷史普及作品。當我們見到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超展開之姿,便能真正理解今日都市文明的起源與代價。
本書特色
1. 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歷史栩栩如生
本書透過犯罪紀錄、法院文件、新聞報導、日記與文學作品,重現19世紀倫敦的街頭巷尾。讀者能看到煤氣燈下的華麗店鋪與骯髒貧民窟,聽到市場喧囂與馬車聲,聞到泰晤士河的惡臭與酒館的麥芽氣味,如同身臨其境。
2. 歷史普及與深度研究兼具,適合廣泛讀者
本書適合歷史愛好者、大眾讀者、小說家與學者,涵蓋社會階層、飲食文化、犯罪與都市變遷。從貧民窟到中產階級,倫敦各個角落的生活細節躍然紙上,帶領讀者穿越回維多利亞時代。
3. 敘事流暢,融合故事性與史實考證
作者以曼寧夫婦謀殺案等犯罪事件為引,串聯當時的社會現象與文化變遷。學術嚴謹,卻不枯燥乏味,帶來兼具深度與可讀性的歷史敘述,讓讀者輕鬆步入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世界。
好評推薦
Damian/「己歷歷人」podcast主持人
Hazel/「時間的女兒」podcast主持人
Seayu/「即食歷史」版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