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7528839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曾多聞
|
出版社 |
晴好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5-04-3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8 页. 23. |
库存量 |
上市後立即出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有些人的童年是幸福的泉源,有些人的童年卻是黑洞。
負面的記憶在成年後的日子裡,繼續不斷地消耗正能量。
但長大以後的我們,有力量阻止這樣的創傷代代相傳,
改變自己,斬斷代際傷痛。
在外人眼中,她出生在模範家庭中。
父親是建築師,有豐厚的收入,母親是家庭主婦,
在外時他們待人接物總是謙和有禮。
但她幾乎每天挨打,身上常常帶傷。
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童年,不僅被祖母嫌惡、也被祖父打罵。
也許是因為母親的童年,她無從得知,因為母親總是隻字不提。
她曾經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爸媽打你都是為你好」,經常遭到毆打辱罵的孩子,最難熬的並不是皮肉之痛,而是在痛苦之中,仍然掙扎著希望爭取爸爸媽媽的愛。離家後,她才知道,被愛、被尊重,像個人一樣活著是什麼感覺。
他們總是說:
「你爸媽把你養育得很好啊!」
「你應該要往前看,把不愉快的事放下。」
「你應該要感恩,還有很多人比你慘。」
「他們畢竟還是養你長大。」
「你就只有一對父母,他們過世你會後悔的。」
「父母盡力了,他們童年也很糟。」
──看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背後難解的傷口──
我們不能改變父母,不能改寫童年,但仍然有機會把握孩子們只有一次的童年,給予他們曾經渴望的那種愛。仍然有機會改變自己,走出創傷,斬斷代際傷痛。
真正療癒不是等別人道歉,而是要自己覺醒。即使沒有幸福的童年、沒有溫暖的家,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掙脫枷鎖,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條斬斷代際傷的路,走了二十年,她從療癒自己、建立自己的家庭,試圖與父母和解,到認清失敗與決定放手。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擺脫控制與虐待,而是克服自己的恐懼感與罪惡感。
──那些變成母親之後,更需要被療癒的自我──
如果你也曾深受這樣的代際創傷,請時時記得:
受到傷害不是你的錯,就算你不完美,也值得被愛與被尊重。
如果有一天,你也為人父母,請記住,作為父母親,我們有力量讓傷害到我為止。
暖心推薦(按首字筆畫排序)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羽茜│作家《家庭傷痕》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尚瑞君│暢銷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部 走出原生家庭
看不見的傷口與無法面對孩子的父母
那曾經拉我一把的老師
媽媽的粽子
恐怖父母與恐怖情人
第二部 漫長的自我復健
那天之後,我開始了長達五年心理諮商
治癒內在小孩,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那一年,當我的小學好友說想死
都當媽了,為什麼我還會做升學考試的惡夢?
想要被愛,就是覺醒的開始
養育一個固執的小孩
「媽媽,我想好好生個氣」
第三部 建立新的家庭
為什麼我仍然相信婚姻
我愛你,但我仍然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被妻子趕出家門的男人
不論我有幾個孩子(或者有沒有孩子)
弟斯拉來襲!
手足競爭的心理學
「弟弟很棒,但我是我」
第四部 童年與教養的拉鋸戰
我就是被打大的,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受到辱罵、毆打的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但會停止愛自己
正是因為生氣,所以不打小孩
我不打孩子,不是不管教孩子
不要陷入「都是因為孩子」的思維陷阱5
職場媽媽的小幸福
第五部 接受自己的脆弱與不完美
臉書上的完美媽媽,為何攜六子自殺?
壞媽媽
爸媽不需要事事都知道,我可以告訴孩子「我不知道」
我心目中的完美節日季與完美生日趴
被允許脆弱的孩子,才能真正堅強
寫給我兒的兩封信
其一:寫給我愛哭的兒子,願你永遠保有仁慈的天性
其二:寫給我的幼兒園畢業生,媽媽不會只要你快樂
第六部 斬斷代際傷痛
讓傷害,到我為止
那一夜,我感謝美國路人的雞婆
內向的家長,能教養出有社交自信的孩子嗎?
生氣過後,練習向孩子道歉
教養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孩子
跟孩子一起成長!「戒吼」永不嫌遲
第七部 原諒過去,釋放自己
回娘家的路,我走了十三年
滷豬腳,喚醒童年的快樂回憶
重新認識爸爸
又過了三年,我還在回娘家的路上
疫情讓我認清自己與娘家的關係
最後,我終於放棄了回娘家
後記:有些時候,離家才能找到自我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曾多聞
臺裔美籍記者及作家,專長教養、教育、家庭生活。曾任洛杉磯KSCI電視節目主持人、臺灣親子天下雜誌駐美研究編輯。
目前專事寫作,兒童小說作品曾獲亞伯蘭斯少數族裔文學獎(Abrams Amplify Award)三獎,並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等中文著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