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是第一代進入青春期時不斷接觸互聯網的人群,即Z世代。“手機式童年”取代了“玩耍式童年”,構成了這一代孩子的“新童年”:一方面,父母在現實生活中的過度保護,這讓孩子無法在成長中獲得足夠的挑戰。另一方面,社會對孩子在網絡上的保護不足。這對孩子產生了4大傷害:社會剝奪、成癮、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剝奪。
Z世代數字原住民在虛擬世界遭遇成長危機:對女孩來說,社交媒體讓女孩重度焦慮:①濾鏡、美顏、社交媒體經過美化的生活會讓女孩產生外貌焦慮,加劇青春期女孩的不安全感。②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讓焦慮情緒傳播。對男孩來說,遊戲和視頻讓男孩深陷孤獨:網絡遊戲和智能手機讓男孩有更多途徑逃避現實,沈浸在虛擬世界中。
高度依賴手機和社交媒體會導致人類的精神退化,已經成為一代人的危機。作者呼籲要全社會共同行動來結束這場手機帶來的精神疾病的流行,並給出了四大行動方向:①社會:通過互聯網立法,鼓勵孩子多在現實中自由玩耍;②技術:互聯網科技公司用技術手段保護孩子;③學校:為孩子提供遠離智能手機、社交媒體和網絡遊戲的環境;④父母:做好虛擬世界的園丁。
編輯推薦
知名思想家、心理學家海特引爆教育革命,席卷全球的現象級暢銷書: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榜,連續32周霸榜半年後再次登上榜1;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年度書單推薦;榮獲美亞、德亞、英亞、澳亞暢銷排行榜;Goodreads年度zui佳非虛構獎;《泰晤士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年度zui佳圖書。
提出“我們在現實世界對孩子過度保護,在虛擬世界卻保護不足”“孩子需要社交,而不是社交媒體”等時代性的青少年教育問題,並指出解決這一問題不該只是父母的責任。成為當今撫養子女、與年輕人合作或教育年輕人群體的重要著作。
從全球範圍內的調查數據到心理學實驗,用科學證據揭示青少年心理危機的根源。結合了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更quan面的分析框架。
破解數字時代養育困局,給出系統的解決方案:四大具體的行動建議,為父母、學校、社會提供行動指南,並在正成為一場全球性運動。
18位心理學界、教育界、科技界的巨匠和意見領袖,聯袂撰寫近4萬字的深度導讀,包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帆書App創始人樊登;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彭凱平;葦草智酷合夥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新東方直播間CEO張曉楠;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北京十一衢州實驗中學校長孫清亞;蒲公英教育智庫創始人,新校長傳媒總編輯李斌;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嶺峰;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校長陸彬;群島教育創變者社區創始人,《教育0》作者顧遠;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研究員田宏傑;海嘉國際雙語學校中學部副校長、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宋晶;啟行營地教育創始人趙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合作發展中心主任杜文雅;浙江省教育督學,浙江省新思維教科院院長蔣莉;新學說傳媒創始人& CEO吳越;中華慈善總會幸福家園·童心陪伴負責人林爐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