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叢書第一輯》十冊出版說明: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叢書第一輯》是由中日外交研究權威陳鵬仁教授編譯。作者陳鵬仁先生原名陳鼎正,以筆名行;日本明治大學經濟學士、政治學碩士、美國西東大學文學碩士、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任職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多年,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長、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史學所講座教授、中正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彌堅基金會董事長。 陳鵬仁教授專研中日關係史、日本政治社會文學歷史文化等問題。著譯專書有《世界近代史》、《戰後日本的政府與政治》、《張學良與日本》、《孫中山與日本友人》、《日本文化史導論》、《近代日本的作家與作品》、《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等一百八十多冊。 本叢書以近代中日外交史、中日關係史為主軸,精選陳教授十二部代表譯作,重新彙整成十冊成套出版。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叢書第一輯》包括: 1.《高橋是清自傳》 2.《昭和天皇回憶錄》 3.《甲午戰爭外交秘錄》 4.《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 5.《昭和之動亂》 6.《中國與日本、國父孫中山在日本合輯》 7.《鐵蹄底下的亡魂、陰謀、暗殺、軍刀合輯》 8.《日本近衛文麿日記》 9.《日本人筆下的九一八事變》 10.《我殺死了張作霖》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叢書第一輯》從行政制度到海外貿易無不探討,還涵蓋政治、經濟、宗教、教育、藝文等綜合研究,以及名人傳記、回憶錄與日記紀實,期望能夠幫助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近代中日外交史、中日關係史。
1.《高橋是清自傳》目次 上卷 手記者的話—上塚司 4 我的成長—高橋是清 6 譯者的話—陳鵬仁7 (一)我成長的時代 出生第四天便開始大起大落人生(從寄養到養子) 19 與親生母只見一面(三歲左右) 22 好運的小孩 24 從私塾生到放洋(十二歲左右) 26 祖母的關愛──碰到失火 29 當小僕人 32 (二)流浪海外時代 意圖出走外國 35 即將離開祖國:一八六七年春天 38 出大海之外國 忽忘我日本國 39 喝酒把旅費花光 40 舊金山的少年土包子 42 做美國人家庭的工人 45 搬到奧克蘭 47 擔任牧夫 49 和中國人吵架 51 我被出賣人身了 54 得悉明治維新 57 擺脫奴隸之身(十五歲左右) 59 那時候的夏威夷移民 61 (三)回國與青年教師時代在回國船中 63 回國一看 我是天涯孤客(十五歲左右) 65 從森有禮氏學童到大學南校教師 68 閒居的藩公 71 達拉斯、林格事件當時 74 那時候的森有禮 78 (四)放蕩時代 其機緣與「兩百五十兩」 81 遊妓院 83 佛爾別基先生的一句話 85 我的放蕩日甚 86 管理藝妓三絃(十八歲左右) 88 我將往何處去 90 老妓女的忠言 92 英語老師 94 酒量日日七、八瓶 96 自習漢學 98 因酒而吐血 100 唐津的騷動 103 (五)供職大藏省──失業──文部省──校長──無業遊民拒絕接受「免職命令」 106 重作學生──英譯《膝栗毛》 108 為末松謙澄君─與箕作校長談判 110 推銷外國新聞 112 進文部省(二十歲左右) 113 福地櫻痴與末松謙澄 115 我的結婚(二十三歲左右) 116 妹妹之死──我在其臨終的感觸 118 莫雷博士與開成學校之改革 120 擔任西鄉從道氏之歡宴及夫人們之口譯 122 勝海舟先生之非凡—千金當女僕 124 孤高之友與辭去校長經緯 127 可憐的佛爾別基先生的晚年 129 趕走去吉原風化區的校長 133 和馬場辰猪君辯論貿易問題 (二十四歲左右) 135 (六)養牧業─翻譯業─投機師牛奶事業的魅力 137 「奇談」山上洗澡堂 139 對女人的惡作劇 141 與車夫的怪緣分 143 忙於翻譯工作 145 復興共立學校 147 插手投機買賣(二十七歲左右) 149 開經紀行 151 掮客的內幕 153 (七)又作官吏─公賣專利所長放蕩經歷受害──從文部省到農商務省 156 我從御用掛降為雇員 158 商標與商店字號──商標註冊所長 160 專賣專利所長(三十二歲左右) 163 廢馬養鹿──精神修養到家的前田氏 165 興業意見書的挫折 167 與大藏省衝突──興業銀行條例 169 大臣與次官──西鄉侯爵與品川子爵 171 (八)赴歐美(美、英、法、德)考察 串田萬藏與吉田鐵太郎 175 盛大的歡送會 177 在洗手間洗臉──在餐廳出洋相 179 橡樹的回憶──月下的感慨 182 從芝加哥到紐約 184 新訂造西裝 186 打字機令我驚奇 188 學習跳舞(三十三歲左右) 190 驚奇的派對 192 紀念性的命名─コレキヨ‧タカハシ 194 名演員的內心表情 196 倫敦的鄉下土包子 198 梅枝的洗手水盆 200 在巴黎的原敬 202 怪傑河島醇 204 作菜本事 206 在柏林 209 俾斯麥哲學 211 發明與審判 213 沉默的飯局 215 老農凱恩的人生觀 217 歸船似箭 219 完成專利法規 223 黑田伯爵之酒癖 225 專利局獨立 226 (九)旋風時代的國情 鹿鳴館時代的日本人 229 坡亞索那特之修改條約意見書 231 井上毅、坡亞索那特兩氏之對話筆記 232 箱根的年糕 237 說服井上侯爵 239 克服著名的伙食問題 242 (十)秘魯銀山之失敗及其後來的落魄時代 秘魯銀山事件 245 近乎純銀的卡瓦克拉銀鑛 247 我辭官職,決定前往秘魯 249 「述懷」手記 251 第三次去舊金山 254 如何教導小孩 256 船中四十六日 259 在利馬 262 農場與礦山—早晨洗澡之報應 264 談判談妥 267 船中鬧劇──惡作劇頭髮 269 田島工程師不滿其薪水 271 坑夫打架:退還契約書 274 挖古墳──印加帝國之興亡 276 安第斯山,冷極了 278 登山中之奇禍:落馬掉下谷底 281 礦山開坑式:酌交神酒 284 與馬沈於泥沼 286 萬事休矣!良礦其實是廢礦 288 十二萬圓泡湯 290 黑連生氣 293 看破保證信:黑連哭了 294 撤退時苦於善後策 297 廢止舊契約令我放心 299 再見安第斯山 302 出資全部泡湯完全抽退 304 田島工程師判刑──小池之官司 306 國內天沼礦山也失敗 308 住後店:一家忍聲吞淚(三十七歲左右) 311 2.《昭和天皇回憶錄》出版目錄 照片紀錄 4 關於「昭和天皇回憶錄」的發現與其公開(彌勒.瑪利子) 16 昭和天皇的八小時獨白(陳鵬仁) 24 昭和天皇回憶錄(昭和天皇) 31 第一卷 32 第二卷 69 日本各界人士對昭和天皇回憶錄的感想(陳鵬仁) 105 日本的最後一次御前會議(迫水久常) 110 附錄一 日本主要官員及有關團體幹部一覽 115 (一)、日本歷屆內閣及閣員一覽表 115 (二)、日本皇宮主要官員一覽表 147 (三)、日本貴眾兩院議長、副議長一覽表 154 (四)、日本各政黨主要幹部一覽表 160 (五)、日本陸海軍主要官員一覽表 187 (六)、日本外務省主要官員一覽表 206 (七)、日本在外地主要官員一覽表 214 附錄二 日本有關法令(一九三○年) 219 (一)、大日本帝國憲法 219 (二)、內閣官制 219 (三)、內大臣府官制 221 (四)、樞密院官制及事務規規程 223 (五)、親王列席樞密院會議之件 228 (六)、軍事參議院條例 228 (七)、參謀本部條例 230 (八)、海軍軍令部條例 231 附錄三 中國方面有關資料 233 (一)、國民政府為日本出兵山東對全國宣言 233 (二)、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及其責任 234 (三)、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方撤軍協定 247 (四)、國民政府告全國國民書 251 (五)、外交部對淞滬事變宣言 253 (六)、外交部對日宣言 254 (七)、中日簽訂塘沽停戰協定條文 256 (八)、波茨坦宣言 259 附錄四 「田中奏摺」真偽之謎 263 (一)、有關「田中奏摺」的幾個問題 263 (二)、從蔡志堪與「田中奏摺」談起 289 譯者的話 陳鵬仁 293 3.《甲午戰爭外交秘錄》出版目次 新版譯者的話(陳鵬仁) 4 譯者的話(陳鵬仁) 5 一 東學黨之亂 12 二 清日兩國出兵朝鮮 17 三 大鳥公使回任後之朝鮮情勢 22 四 清日兩國共同派遣委員之提案 26 五 清韓宗屬問題 31 六 朝鮮內政改革第一期 35 七 歐美各國之干涉 41 八 李鴻章之立場 54 九 朝鮮事件與修改英日條約 61 十 牙山及豐島之戰鬥 69 十一 朝鮮內政改革第二期 79 十二 平壤與黃海戰勝結果 90 十三 領事裁判制度與戰爭之關係 97 十四 和談前清國與歐洲各強國之動作 105 十五 清日媾和之開端 114 十六 廣島談判 124 十七 下關談判(上) 133 十八 下關談判(下) 144 十九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上) 160 二十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中) 172 二十一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下) 191 譯註 196 附錄:李鴻章電稿 202 4.《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出版目次 譯者的話—陳鵬仁 4 序—矢內原忠雄 7 第一篇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第一章 台灣的領有 14 第二章 台灣的資本主義化 24 第一節 土地問題 26 第一項 領台前的土地制度 26 第二項 土地調查 28 第三項 林野調查及林野之整理 30 第四項 森林計劃事業 34 第五項 關於土地之本質的資本累積 35 第六項 土地的分配 39 第二節 度量衡與貨幣制度 42 第三節 資本家的企業 46 第一項 驅逐外國資本 46 第二項 資本型態的發展 51 第三項 獨占的成立 62 第四項 對外面的發展 76 第四節 財政與資本主義化 83 第五節 階級的關係 104 第六節 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中的地位 122 第一項 資本的移動(投資及吸資) 122 第二項 商品的移動(貿易) 137 第三項 人口的移動(移民) 150 第四項 財富的價值 159 第五項 殖民地的借貸關係 162 第三章 教育問題 169 第四章 政治問題 187 第五章 民族運動 199 第二篇 台灣糖業帝國主義 第一章 糖業與殖民地 221 第二章 台灣糖業的獎勵 233 第三章 台灣糖業之資本主義的發展 246 第一節 新式工廠的勝利 246 第二節 混合企業型態 249 第三節 地域的發展 255 第四節 糖業聯合會 257 第五節 販賣及金融 258 第六節 卡特爾內部的爭霸 261 第七節 糖業帝國主義 267 第八節 利潤的泉源地 268 第九節 蔗農 269 第十節 農民組合(合作社) 282 第四章 台灣糖業的將來 287 第一節 國內消費與輸出 287 第二節 糖業與種稻 298 附錄 附錄一 日據下台灣人民的反抗運動 307 附錄二 日據時代歷代台灣總督簡介 337 附錄三 日據時期台灣大事紀 343 附錄四 《現代日本小史》前言與總說 369 附錄五 《戰後日本小史》前言與總說 419 附錄六 細川嘉六與矢內原忠雄 480 我的好友戴國煇(陳鵬仁) 505 懷念戴國煇兄(陳鵬仁) 507 5.《昭和之動亂》出版目次 上卷 昭和之動亂(一)緒言 4 第一編 九一八事變(岩槻、犬養政黨內閣時代) 14 三月事件 20 九一八事變 其一 25 九一八事變 其二 29 九一八事變 其三 40 十月事件與血盟團 52 犬養內閣 55 一二八事變 56 暗殺老宰相 62 第二編 二.二六叛亂(齋藤、岡田海軍內閣) 66 海軍裁軍問題之失敗 69 滿洲國與關東軍 73 廣田三原則 77 二.二六叛亂 82 第三編 北進還是南進?(廣田、林弱體內閣) 91 北進還是南進? 94 華北工作 99 防共協定 其一 105 納粹德國 108 防共協定 其二 116 國防國家 120 第四編 中日事變(近衛第一次內閣) 124 盧溝橋 126 中國革命小史 129 中日事變 143 和平工作 148 海軍之南進 153 三國同盟 其一 155 中國工作 160 張鼓峰 166 第五編 「複雜怪奇」(平沼中間內閣) 171 汪精衛 173 三國同盟 其二 176 歐洲風雲 其一 182 歐洲風雲 其二 186 歐洲風雲 其三 190 歐洲風雲 其四 193 諾門罕 198 第六編 軍部之妄進(阿部、米內軍部內閣) 201 米內海軍內閣 205 歐洲之激變 212 史上之偉觀 220 可恥的輕率 224 資料 230 下卷 第七編 日德義之樞軸(近衛第二次、第三次內閣) 232 大政翼贊會 235 汪精衛 其二 238 三國同盟 其三 241 松岡外交 245 松岡外相之訪歐 其∣(日蘇中立條約) 250 德蘇關係之驟變 255 戰爭大勢 260 松岡外相之訪歐 其二 266 赫斯事件 270 美日交涉 其∣ 273 御前會議 其∣ 291 回國與建言 295 美日交涉 其二 298 左爾格間諜團 301 御前會議 其二 307 近衛內閣之最後 310 第八編 大東亞戰爭(東條戰時內閣) 314 成立戰爭內閣 314 美國與東亞 318 開戰 326 日本與作戰 其一(全部情況) 335 日本與作戰 其二 340 德國與作戰 347 對中國政策 其∣ 352 對中國政策 其二 360 大東亞新政策 366 戰時外交 371 探求和平 其一 376 美英之作戰 其∣ 380 美英之作戰 其二(魁北克會談) 388 美英之作戰 其三(開羅會議) 391 美英之作戰 其四(德黑蘭會議) 396 美英之作戰 其五(雅爾達會議) 398 戰爭情勢之惡化 404 東條內閣倒台 408 第九編 大東亞戰爭續(小磯、米內聯合內閣) 413 戰時外交 其二 421 探求和平 其二 431 戰局之惡化與小磯內閣之辭職 438 俘虜問題 441 第十編 投降(鈴木、東久邇宮終戰內閣)鈴木內閣與最後戰爭狀況 449 探求和平 其三 453 政變 460 皇族內閣之使命 463 簽署降書 466 簽署降書之後 470 資料 477 解說 497 6.《中國與日本、國父孫中山在日本合輯》出版目次 上卷 序 4 編者弁言(陳水逢、王壽南) 13 自序(陳鵬仁) 15 北伐、統一與日本 20 斷交後的中日關係 47 國父著作的翻譯在日本 70 日本人對中國國民黨史的研究 78 誰炸死了張作霖? 93 康有為給日本人的書信 106 梁啟超逃出中國的經緯 118 梁啟超給日本人的信 129 關於「三十三年之夢」及其中文譯本 137 李香蘭「我的半生」 147 評吳相湘編著「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157 鄭士良小傳 162 黃克強先生軼事 173 關於藏本失蹤的日期 178 宮崎滔天故居訪問記 181 南方熊楠紀念館訪問記 183 日本前海軍省所保存有關辛亥革命的資料 188 附錄: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藤原彰) 201 下卷 國父在日本 242 三民主義的研究在日本 268 孫逸仙與南方熊楠 283 宮崎滔天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 320 有關總統 蔣公的日文著作 339 從日本外交官之記述論日本對華政策之失策 348 吳克仁軍長殉國史實 364 抗戰期間日本偽造我國法幣內幕 375 陳公博亡命記 380 臺灣抗日文學 395 朱舜水先生在日本 409 美國與日本 425 讀了「中國人之心」以後 444 「蔣介石先生遺德顯彰會」活動紀實 449 東京「中日大陸問題研討會」紀實 455 柳條溝事件應該是柳條湖事件 468 7.《鐵蹄底下的亡魂、陰謀、暗殺、軍刀合輯》出版目次 上卷 增訂版序(陳鵬仁) 4 譯者的話(陳鵬仁) 5 照片紀錄 7 軍鞋底下(東中志光) 24 沒有格子的牢獄(匿名) 32 殘酷的人性(日浦伊佐雄) 38 受騙充當劊子手(俵本俊雄) 42 用殺人來填補空虛(田中初一) 48 戰場上的賭戲(堀口勇治) 53 殘殺生靈的罪孽(坂田優) 59 輸與贏(久保每吉) 66 吞噬人性的戰爭(川端百雄) 72 報復的慘劇(保田利夫) 78 「懷疑」與「忠誠」之間(山本肇) 86 戰後的敵友生活(西本清) 101 魔鬼的惡作劇(武田正行) 108 烽火連天(川端康夫) 114 野戰士兵(大前嘉) 128 獸性的彼岸(服部彌一) 135 附錄 南京大屠殺真相(藤原彰) 142 永野信口雌黃 亦難扭曲史實(陳鵬仁) 173 日本皇室的良心─三笠宮崇仁(陳鵬仁) 176 櫻井新狂言的背後(陳鵬仁) 179 不承認歷史 對不起世人(陳鵬仁) 182 日本七三一細菌戰部隊違反人性慘無人道世所不容(陳鵬仁)184 日軍七三一部隊紀錄集將問世(陳鵬仁) 189 掩飾日本罪行不值一辯(陳鵬仁) 190 陳鵬仁先生著書及譯書 192 下卷 譯者的話(陳鵬仁) 199 前言(森島守人) 201 田中內閣與關東軍(森島守人) 204 九一八事變陰謀(森島守人) 239 中日戰爭終告爆發(森島守人) 289 魁儡政權陸續降世(森島守人) 309 滿州只是偽國(森島守人) 325 附錄 從日本外交官之記述論日本對華政策之失策(陳鵬仁)335 論日本昭和初期的侵華政策──特別是對滿蒙的政策(陳鵬仁)345 陳鵬仁先生著書及譯書 359 8.《日本近衛文麿日記》出版目次 六月二十一日下午四時 9 六月二十二日夜 11 六月二十四日 13 六月二十五日 14 六月二十六日 15 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八時 16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三時 20 七月二日下午五時至七時左右 21 七月二日下午七時 24 七月三日晚八時半 29 七月四日上午十一時 30 七月五日上午十一時 31 七月八日上午九時左右 32 七月八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34 七月八日下午 38 七月十日上午 39 七月十二日下午五時三十分 42 七月十二日晚八時 43 七月十四日上午九時 45 七月十四日下午一時 49 七月十五日晚上 52 七月十六日下午二時 53 七月十七日上午九時三十分 54 七月十七日下午四時 56 七月十八日下午四時 60 七月十九日 65 同日晚八時許 67 七月二十日早上 68 該日下午二時三十分 69 該日下午四時 69 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 72 遺書 74 特別資料 75 附則 93 附錄一 133 附錄二 近衛文麿與中日戰爭(陳鵬仁) 140 附錄三 日本人眼中的東條英機(陳鵬仁) 169 譯者的話 172 9.《日人筆下的九一八事變》出版目次 照片紀錄 4 譯者的話(陳鵬仁) 14 為什麼發生九一八事變(中村菊男) 15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後(中村菊男) 39 我們如何計劃發動九一八事變(花谷正) 71 九一八事變陰謀(森島守人) 91 九一八事變在吉林(石射豬太郎) 139 九一八事變(林久治郎) 159 從天津看九一八事變(田尻愛義) 171 西園寺與九一八事變(原田熊雄) 181 九一八事變與若槻內閣(幣原喜重郎) 213 附錄一、九一八事變日軍編成 221 附錄二、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及其責任(榮臻參謀長報告) 231 (1)九一八事變之經過情形 231 (2)九一八事變之責任者 236 附錄三、國民政府告全國國民書 245 附錄四、外交部為日本政府承認偽「滿洲國」事致日本政府抗議照會 247 附錄五、偽「滿洲國」組織法 251 附錄六、偽「滿洲國」重要偽官表 255 附錄七、偽「滿洲國」重要官吏表 268 附錄八、偽「滿洲國」政府組織大綱 282 10.《我殺死了張作霖》出版目次 前言(陳鵬仁) 4 張作霖被炸死的前後(町野武馬) 8 我殺死了張作霖(河本大作) 29 張作霖被炸死的真相(白井勝美) 42 張作霖被炸死事件(林久治郎) 68 張作霖的被暗殺(森島守人) 78 張作霖被炸死事件(森正藏) 89 滿洲某重大事件(原田熊雄) 103 炸死張作霖與町野武馬(森義彪) 113 滿洲某重大事件(戶川猪佐武) 126 皇姑屯事件內幕(島田俊彥) 143 我們如何計劃發動九一八事變(花谷正) 163 張作霖之死與楊宇霆之死(高陽) 186 #台灣蘭臺出版社
譯者簡介 陳鵬仁 原名陳鼎正,以筆名行。出生於臺南縣山上鄉。從幼稚園就學日文。山上國民學校畢業後,就去日本神奈川縣海軍空C廠當少年工。日本投降時在橫須賀的海軍工廠。臺灣法商學院(臺北大學前身)肄業,日本明治大學經濟學士、政治學碩士、美國西東大學文學碩士、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任職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多年,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長、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史學所講座教授、中正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彌堅基金會董事長。 專研中日關係史、日本政治社會文學歷史文化等問題。著譯專書有《世界近代史》、《戰後日本的政府與政治》、《張學良與日本》、《孫中山與日本友人》、《日本文化史導論》、《近代日本的作家與作品》、《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等一百八十多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