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0876147 |
定价 |
NT6500 |
售价 |
RM1,015.60 |
优惠价 |
RM903.88 *
|
作者 |
林其賢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5-03-20 |
装订 |
精裝. 部份全彩. 4396 页. 18.2.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
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
――李炳南
李炳南先生(1891-1986),出身武學世家。早年學儒,淹貫經史諸子,兼攻法律、醫學,對古典詩歌之創作,精湛豐贍。入法學專校後,親近法界前輩梅光羲與聞唯識。中年以後,由儒入佛,深究教相義學,曾從明師參禪學密,最後依隨印光大師,專修專弘淨土,倡導持名念佛。
先生原主管獄政,1938年抗戰初起,受邀至曲阜孔府,此後扈隨奉祀官孔德成先生擔任幕僚長五十年。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公餘之暇,以親承太虛、印光二大師教誨,標舉「宏揚淨土法門,建設人間佛教」為志,創辦台中市佛教蓮社暨聯體機構,包括育幼、安老、救濟、施醫等各種慈善公益事業;儒佛兼弘,廣設念佛班、弘法團、研究班、國學啟蒙班、國文補習班、論語講習班,乃至月刊社、出版社、廣播社等教育文化事業。尤其重視大專青年教育,創辦慈光講座、明倫講座,接引入佛門之青年不知凡幾。其弘化之功普及台海兩岸,影響遠及海外未來,其言教身教與著作,至今猶影響佛門子弟。寓台三十八年,講經不斷,直至往生前一月猶未已。預知時至,安詳往生,荼毘後舍利無數。堪稱民國以來學佛居士楷模。
《李炳南居士年譜》編著者林其賢,長於義理、辭章、譜牒、考據諸學,以先前編撰《李卓吾事蹟繫年》、《聖嚴法師年譜》之經驗,精細戮力從事於此著。全書分為《年譜》五冊、《圖冊》一大冊,全書逾四千頁、兩百萬言。《年譜》以編年體記錄譜主一生行事德學,收存其學思、著述、書函、詩歌、文書等文字紀錄,完整呈現其人格行誼與學思歷程,以及對國家、社會與佛教的貢獻;《圖冊》則收存照片、手稿、書函、題字等珍貴之圖像紀錄。圖文各繫年可相輔互見。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取材以譜主著述及來往書信為主,並廣蒐期刊報紙、公私文書檔案,以及友朋學生之傳記、訪談、著述、筆記,詳加考證,儘可能還原歷史現場,真實呈現譜主行誼,一位修行者成學的歷程。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壹冊
李炳南居士年譜序/吳聰敏
自序
申謝
體例
□譜前
名號、家世、簡歷
□正譜
第一卷 燹餘稿(魯)1891-1937
1891年(清光緒16年.庚寅)誕生
1894年(清光緒19-20年.癸巳-甲午)5歲
1895年(清光緒20-21年.甲午-乙未)6歲
1900年(清光緒25-26年.己亥-庚子)11歲
1903年(清光緒28-29年.壬寅-癸卯)14歲
1904年(清光緒29-30年.癸卯-甲辰)15歲
1908年(清光緒33-34年.丁未-戊申)19歲
1910年(清宣統元年-2年.己酉-庚戌)21歲
1911年(清宣統2-3年.庚戌-辛亥)22歲
1912年(民國元年.辛亥-壬子)23歲
1913年(民國2年.壬子-癸丑)24歲
1914年(民國3年.癸丑-甲寅)25歲
1915年(民國4年.甲寅-乙卯)26歲
1916年(民國5年.乙卯-丙辰)27歲
1918年(民國7年.丁巳-戊午)29歲
1919年(民國8年.戊午-己未)30歲
1920年(民國9年.己未-庚申)31歲
1921年(民國10年.庚申-辛酉)32歲
1922年(民國11年.辛酉-壬戌)33歲
1923年(民國12年.壬戌-癸亥)34歲
1924年(民國13年.癸亥-甲子)35歲
1925年(民國14年.甲子-乙丑)36歲
1927年(民國16年.丙寅-丁卯)38歲
1928年(民國17年.丁卯-戊辰)39歲
1929年(民國18年.戊辰-己巳)40歲
1930年(民國19年.己巳-庚午)41歲
1931年(民國20年.庚午-辛未)42歲
1932年(民國21年.辛未-壬申)43歲
1933年(民國22年.壬申-癸酉)44歲
1934年(民國23年.癸酉-甲戌)45歲
1935年(民國24年.甲戌-乙亥)46歲
1936年(民國25年.乙亥-丙子)47歲
1937年(民國26年.丙子-丁丑)48歲
第二卷 蜀道吟(川)1938-1945
1938年(民國27年.丁丑-戊寅)49歲
1939年(民國28年.戊寅-己卯)50歲
1940年(民國29年.己卯-庚辰)51歲
1941年(民國30年.庚辰-辛巳)52歲
1942年(民國31年.辛巳-壬午)53歲
1943年(民國32年.壬午-癸未)54歲
1944年(民國33年.癸未-甲申)55歲
1945年(民國34年.甲申-乙酉)56歲
第三卷 還京草(京)1946-1948
1946年(民國35年.乙酉-丙戌)57歲
1947年(民國36年.丙戌-丁亥)58歲
1948年(民國37年.丁亥-戊子)59歲
▍第貳冊
第四卷 浮海集.上(臺)1949-1961
1949年(民國38年.戊子-己丑)60歲
1950年(民國39年.己丑-庚寅)61歲
1951年(民國40年.庚寅-辛卯)62歲
1952年(民國41年.辛卯-壬辰)63歲
1953年(民國42年.壬辰-癸巳)64歲
1954年(民國43年.癸巳-甲午)65歲
1955年(民國44年.甲午-乙未)66歲
1956年(民國45年.乙未-丙申)67歲
1957年(民國46年.丙申-丁酉)68歲
1958年(民國47年.丁酉-戊戌)69歲
1959年(民國48年.戊戌-己亥)70歲
1960年(民國49年.己亥-庚子)71歲
1961年(民國50年.庚子-辛丑)72歲
▍第叁冊
第五卷 浮海集.下(臺)1962-1970
1962年(民國51年.辛丑-壬寅)73歲
1963年(民國52年.壬寅-癸卯)74歲
1964年(民國53年.癸卯-甲辰)75歲
1965年(民國54年.甲辰-乙巳)76歲
1966年(民國55年.乙巳-丙午)77歲
1967年(民國56年.丙午-丁未)78歲
1968年(民國57年.丁未-戊申)79歲
1969年(民國58年.戊申-己酉)80歲
1970年(民國59年.己酉-庚戌)81歲
▍第肆冊
第六卷 辛亥續鈔(臺)1971-1982
1971年(民國60年.庚戌-辛亥)82歲
1972年(民國61年.辛亥-壬子)83歲
1973年(民國62年.壬子-癸丑)84歲
1974年(民國63年.癸丑-甲寅)85歲
1975年(民國64年.甲寅-乙卯)86歲
1976年(民國65年.乙卯-丙辰)87歲
1977年(民國66年.丙辰-丁巳)88歲
1978年(民國67年.丁巳-戊午)89歲
1979年(民國68年.戊午-己未)90歲
1980年(民國69年.己未-庚申)91歲
1981年(民國70年.庚申-辛酉)92歲
1982年(民國71年.辛酉-壬戌)93歲
▍第伍冊
第七卷 雪窗習餘(臺)1983-1986
1983年(民國72年.壬戌-癸亥)94歲
1984年(民國73年.癸亥-甲子)95歲
1985年(民國74年.甲子-乙丑)96歲
1986年(民國75年.乙丑-丙寅)97歲
□譜後
1987年(民國76年)先生往生1年
1988年(民國77年)先生往生2年
1989年(民國78年)先生往生3年
1990年(民國79年)先生往生4年.百歲冥誕
1991年(民國80年)先生往生5年
1994年(民國83年)先生往生8年
1995年(民國84年)先生往生9年
1996年(民國85年)先生往生10年
1997年(民國86年)先生往生11年
1998年(民國87年)先生往生12年
2000年(民國89年)先生往生14年
2002年(民國91年)先生往生16年
2003年(民國92年)先生往生17年
2004年(民國93年)先生往生18年
2006年(民國95年)先生往生20年
2007年(民國96年)先生往生21年
2008年(民國97年)先生往生22年
2010年(民國99年)先生往生24年
2016年(民國105年)先生往生30年
□附錄
附錄一:李炳南居士弘化志業總表
附錄二:李炳南居士大事紀
附錄三:李炳南居士來臺後職務
附錄四:李炳南居士來臺後講經繫年
附錄五:李炳南居士重要開示繫年
附錄六:李炳南居士著述繫年
附錄七:李炳南居士任教大專講座一覽
附錄八:李炳南居士任教大學紀錄
附錄九:李炳南居士追思會各界輓詩輓聯
附錄十:人物小傳索引
附錄十一:徵引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林其賢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
中學時因導師啟蒙學佛,先後依李炳南、劉梅生等大德學法,並從懺雲法師、星雲法師、聖嚴法師受皈戒。曾任大學佛學社社長、大專佛學社團指導老師;歷任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師,並參與聖嚴書院之規畫與建置。主要著作有《迎向現實人間: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聖嚴法師年譜》、《聖嚴法師人間行履》、《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李卓吾事蹟繫年》等。
▍編輯委員 吳聰敏(召集人)
吳碧霞、紀海珊、張式銘、張清泉、連文宗、郭惠芯、陳雍澤、陳雍政、黃潔怡、詹前柏、詹曙華、賴建成、鍾清泉、林其賢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