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不知道的畢卡索和張大千
|
|
The Untold Stories of Picasso and Zhang Daqian |
|
|
|
|
|
|
|
|
ISBN |
9786269857913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張惠華,蕭瓊瑞
|
出版社 |
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5-01-23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88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以藝術史上兩位風格迥異的巨匠——畢卡索與張大千為主題,揭開他們少為人知的成長故事、情感世界和創作歷程,並從東西方的藝術文化碰撞中,探索其創作背後的意涵。全書聚焦於三大亮點,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兩位大師的藝術靈魂和他們對現代藝術的深遠影響。
亮點一: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與情感經歷
本書深入探索畢卡索和張大千的少年時期,以全新視角還原他們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如何萌生創作天才。少年畢卡索展示出過人的藝術天分,早年作品已流露出對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而張大千則在書畫技巧方面展現了卓越的悟性,並從傳統中國文化中吸收了深厚的藝術素養。書中詳述他們的情感生活與人際關係,從畢卡索多姿多彩的愛情故事,到張大千在東方文化中維持的家族紐帶,讓人們認識到兩位藝術家的情感世界對創作的影響。畢卡索雖以愛情為靈感,但也擅於從生活中捕捉細微的感觸,而張大千則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悠長的文化傳承為創作支撐。兩人的情感歷程與作品互為映照,交織出藝術與人生的共鳴。
亮點二:名作背後的故事與深刻影響
書中精選多幅畢卡索和張大千的經典之作,解密其中的創作歷程和背後的時代背景。例如,畢卡索的《格爾尼卡》不僅展現了他對戰爭的譴責,還揭露了對人類苦難的深刻關懷,並成為藝術史上反戰的經典標誌之一;張大千的《廬山圖》則承襲了中國山水畫的傳統,作品中潛藏的細節帶有其對山水靈氣的崇敬,並反映了他對傳統藝術的創新理解。此外,書中深入探討兩人對臨摹的不同態度:畢卡索的「摹而不仿」,在臨摹經典時加入自己的創意;張大千則透過臨摹敦煌壁畫深入探究傳統的精神,並憑藉精湛的造假技巧,展現出他在仿古藝術上的高度技藝。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藝術表達,更是時代記憶的再現,傳遞著跨越時空的藝術能量。
亮點三:「東張西畢」的異同與跨文化的碰撞
畢卡索與張大千的藝術創作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們在藝術上的創新與超越,讓東西方的界限變得模糊,開創了新的藝術視野。本書聚焦於「東張西畢」的異同之處,探討他們在跨文化的對話中如何激盪出不同的創作火花。兩人於20世紀的相遇,成為東西方藝術交流的一個重要時刻,不僅展示出彼此的欣賞和互相影響,更啟發了現代藝術在不同文化中的創新方向。透過他們的藝術碰撞,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現代主義對中國畫家的啟發,同時也了解到東方傳統技藝在畢卡索作品中留下的印記。書中深入解析這場「東張西畢」的文化交鋒,揭示了當東西方藝術相遇時,如何以創新為媒介,推動藝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發展。
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藝術鑑賞的著作,更是一段東西方藝術巨匠的交流之旅,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畢卡索和張大千的藝術生命力和文化傳承。
本書特色
一、揭秘兩大藝術巨擘:探索畢卡索與張大千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情感生活及藝術創作歷程,讓讀者深入了解他們如何影響現代藝術。
二、名作背後的故事:深入解析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張大千的《廬山圖》等經典作品,剖析其創作背景與文化影響。
三、跨文化對話:探討「東張西畢」的異同,展示東西方藝術在相遇時如何碰撞出新的創作火花,啟發讀者對藝術的多元視角。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你可能不知道的畢卡索 第二章 你可能不知道的張大千 第三章 東張西畢 006 推薦序∣沈孟儒 008 推薦序∣葉澤山 010 推薦序∣陳建仁 012 推薦序∣謝仕淵 014 推薦序∣湯銘哲 016 推薦序∣簡秀枝 019 自序∣蕭瓊瑞 020 自序∣張惠華 29 目錄031 少年畢卡索的成長與他的天才 046 不同時期的畫作特色 064 <白色小丑>世紀之謎 078 <亞維農的少女>引發連串風波 085 震撼畫壇的<格爾尼卡> 097 畢卡索之摹而不仿:臨摹中不忘創意 106 一生風流,愛女人,也「利用」女人 128 畢卡索之暮年,對死亡的恐懼 139 少年張大千的成長與他的鬼才 156 張大千在敦煌壁畫臨摹之功過 168 鳳群中之龍:張大千的女人緣 187 曾名列臺灣黑名單 194 張大千之「敢」: 無所不試、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207 張大千:仿古造假高手 221 張大千開創「大潑彩」: 是因為晚年眼疾? 236 <廬山圖>的神祕面紗 261 張大千與畢卡索首次會面 272 「東張西畢」的異同點與開創新局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張惠華
1944 年生於香港。因父母與多位畫家(包括張大千)相熟,讓他自小 對藝術有濃厚興趣。因興趣所致,張教授 和畫家保持往來,增加第一手的收藏機會。他在國際醫學與科研界是傑出學者,常受邀返臺,退休後視分享藝術知識與收藏為個人「天命」。
蕭瓊瑞
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也是文化部國寶暨重要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兼近代美術組召集人。曾任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首任局長、成大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成大藝術中心主任等職。蕭教授為臺灣美術史研究先驅,著作包括《臺灣美術史綱》、《圖說臺灣美術史》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