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
|
|
|
|
|
|
|
|
|
ISBN |
9786267478516 |
定价 |
NT460 |
售价 |
RM71.90 |
优惠价 |
RM63.99 *
|
作者 |
范容瑛
|
出版社 |
春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5-02-1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4 页. 21. |
库存量 |
有库存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第一部分記載阿公蔡再修的生平:嘉義鄉下貧窮的佃農之子,感受到饑餓與階級差異,對於土地分配及勞動所得深感不公;努力讀書上高中後,受到老師及同學影響,接觸左翼讀書會並得到思想上的啟蒙;白色恐怖時期大逮捕,被送往軍法處、綠島、軍人監獄,歷劫十年後才返回家鄉;「小牢到大牢」的命運是工作處處受阻,靠著獄中老同學的幫忙,相互扶持勤勉生活;婚後經濟困頓,夫妻關係分崩離析;晚年領到政府補償金,卻意外掀起家庭風暴──儘管「紅色思想」使其一路跌跌撞撞蔡再修仍堅持:「我一生信仰社會主義。」
第二部分是孫女范容瑛的「告白」,她從小被母親叮囑當個不惹是生非的平凡人,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參加社會運動、剃光頭、從醫學院休學,皆被視為特立獨行,挑起母親內心的「小警總」──恐懼女兒重蹈左派阿公的覆轍。范容瑛兒時依稀感受到家人不願明說的白色恐怖歷史,高中時開啟這趟為期十年的追尋之旅,透過不停地追問、書寫、爬梳歷史檔案,讓她對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有更深刻認識。
生於「天然獨世代」的她,如何和「信仰社會主義」的阿公彼此理解、惺惺相惜,並且與母親維持關係平衡──複雜難解卻仍持續靠近的心意,是這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最動人之處。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李淑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榆鈞(音樂創作人)
許恩恩(《變成的人》作者)
【特別收錄】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撰〈案情紀要〉
【真誠推薦】
陳列/作家
吳易澄/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吳易叡/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副教授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顧玉玲/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百合花/創作樂團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好好理解,而不是快快變成:讀《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許恩恩(《變成的人》作者)
推薦序 尋找青年蔡再修:回家的路如何抵達/李淑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推薦序 一字一句鋪出一條回家的路/王榆鈞(音樂創作人)
作者序
第一部 未竟之夢:左派阿公蔡再修
第一章 嘉南一隅的佃農童年
第二章 變動時代的年少紀事
第三章 自土地萌芽的左眼
第四章 漫漫十年的桎梏歲月
第五章 嵌進身體的流離
第六章 霧散後的春天
圖輯
蔡再修生命年表
另一種視角:臺灣青年民主自治革命促進會的來龍去脈/林傳凱(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第二部 未完之路:孫女的十年書寫
不再是少年之後
代替父職的阿公
潘朵拉的盒子
「櫃子」
既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母親
內心的小警總
玻璃,小心易碎
輪迴
沒有線性終點的回家
逃離
斷裂
家族史上的回家
理念上的回家:「出櫃」之後
衰老
第二人稱的長信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范容瑛
一九九七年生,嘉義人,揣著一隻三虎貓久居南國。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畢業。前高醫阿米巴詩社員,寫過現代詩、散文、短篇小說、報導,曾獲桃城文學獎。
大學時讀到一半休學去尼泊爾,不斷來回折返於巨塔與人社學科間的流離者。白天在巨塔裡工作,深夜讀理論與書寫,願一直成為如此的邊境之人。聽老老的歌,看深深的電影,或很舊很舊的文字。叮囑自己要倔強而敏銳。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