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當生存成為羞恥的印記,人該如何面對餘生? 威權治下備受壓抑的學者,終其一生對信念的堅守,在學生的眼裡是堅持還是頑固?暌違二十多年未見的姑姪,看似明朗朝氣的姑媽,何以人前人後表露的卻是全然不同的話語?始終守候照顧臞病丈夫的少婦,目睹著他日漸復元健壯起來,卻因自己的洩密終致魂斷槍下…… 當生存成為羞恥的印記,對終而倖存下來的人是祝福?還是詛咒? 曾經一度被迫滯居海外的郭松棻,無論就其政治思維與行動,或者是創作中極具現代主義美感的文學語言,都是台灣文學史上一抹秀異而特出的身影。而其筆下所流露積極望鄉的情感,亦令人感到深刻動容。 本書試圖以小說創作追索郭松棻的文學生命,掇拾多篇他以近代人物、事件為背景所書寫,深具「歷史意識」的小說文本;並收錄過去未曾結集出版的作品〈落九花〉,以期呈現最純粹而文學的郭松棻。 本書特色 收錄過去未曾結集出版的作品〈落九花〉,呈現最純粹而文學的郭松棻。
編輯前言 飄搖迴盪的跫音 秋雨 第一課 姑媽 月印 月嗥 今夜星光燦爛 落九花
作者簡介 郭松棻 一九三八年生於台北市。父親為畫家郭雪湖。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一九六一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六三年,在台大外文系教授「英詩選讀」,一九六五年參加黃華成導演電影《原》的演出。一九六六年赴美進加州柏克萊大學念比較文學,一九六九年獲比較文學碩士。一九七一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其後於聯合國任職。一九八三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陸續發表於港台報章。出版有《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本小說集。二○○五年七月因中風病逝於紐約,享年六十七歲。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