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5370217 |
定价 |
RMB128.00 |
售价 |
RM140.80 |
优惠价 |
RM105.60 * (-25%)
|
作者 |
張桃洲
|
出版社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4-08-01 |
装订 |
精裝. 無. 373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導論 新詩話語的歷史內涵與理論資源
上篇 話語的新詩觀
一、詩歌史的遺產
二、新詩作為話語
三、語境的深層考察
下篇 現代詩學的基本問題
四、對“自明性”的抵制
五、重新回到起源
六、新詩的“問題”鏈
第一章 “滬杭道上”——中國新詩的視角轉換
一、詩人的觀看:視點和感受力
二、震驚體驗與“透視”能力
三、“向內轉”與寫物方式的遷移
四、詩歌中的“慢”:對速度的抑制
第二章 “漢英之間”——跨語際的詩意迻譯及其迴響
一、“翻譯腔”:直譯與異質性
二、新詩遭遇語言歐化的辯難
三、句法、語感和現代意識
四、譯詩的文化政治與新詩自我建構
第三章 或隱或顯的投影——早期新詩中的宗教印痕
一、作為新詩文化資源的宗教
二、個體“積習”與書寫“本色化”
三、情理衝突與主題路向的選擇
四、別樣的抒情質素和語式
第四章 粲然的普羅米修斯之火——漫議新詩的政治維度
一、初期新詩的政治意識與革命詩歌的幽婉情調
二、形式與時代的張力:現代主義的政治內蘊
三、政治抒情詩的參差和叛逆詩學的政治特徵
四、底層寫作:詩歌重返現實的政治性限度與可能
附章:重構新詩研究的政治學視野——王東東《年代的詩歌與民主》序
第五章 誰的“地下詩歌”?——潛在寫作的內在局限
一、文學史概念:“潛在寫作”
二、寫作空間分類學與“對抗”的神話
三、“地下詩歌”中的個性與共性
四、對差異、繁複的重新探詢
第六章 輕盈與澀重——新詩的身體敘寫
一、身體的現代發現及其話語場景
二、“肉感”、脆弱性和殘缺自我
三、“鏡式”景觀與他者的目光
四、“用身體寫作”:性別突圍與重構
五、疾病的隱喻與語詞風格學
第七章 詩人的“手藝”——一個當代詩學觀念的譜系
一、從“手藝”到“手藝”
二、“手藝”:形式意識及其辯難
三、“手藝”:詩人作為工匠的自我認知
四、“手藝”:建立技藝的詩性拯救維度
五、技術時代的詩歌處境及反思
第八章 黑暗中的肖邦——如何通過詩歌透視時代?
一、詩歌面對時代“召喚”
二、“上樓”與“下樓”的處境
三、“重”與“輕”之辨
四、“橋”標示的位置:重啟旅程
第九章 重疊或背離的鏡像——理論倡議、敘述與新詩的形塑
一、理論倡議的效應
二、寫作實踐對理論的偏移
三、錯位:在歷史與敘述之間
四、詩歌史的可能功用
第十章 在“解詩學”的視域下——新詩的閱讀問題
一、“不懂”迷霧與“現代解詩學”重建
二、為“晦澀”辯護:詩的“邏輯”
三、“解詩”的主體性與細讀的限度
四、新讀者的誕生:通往開放的新詩閱讀
附章:如何讀一首現代詩?——以朱湘《雨景》分析為例
第十一章 規訓、互動與審美——新詩教育的困境及可能
一、從教材篇目的爭議談起
二、規訓的悖論:教學與文體的齟齬
三、互動:新詩教育的路徑與價值
四、詩教的現代美育內涵及指向
後記 |
|
|
|
|
|
|
|
|
|
|
|
|
|
|
張桃洲,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與評論、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研究。出版《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新詩話語研究》、《語詞的探險:中國新詩的文本與現實》等論著。獲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二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