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213111983 |
定价 |
RMB198.00 |
售价 |
RM217.80 |
优惠价 |
RM152.46 * (-30%)
|
作者 |
諶旭彬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11-08 |
装订 |
精裝. 無. 746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1861年,鹹豐皇帝逃往承德,並死於避暑山莊。為了壯大國力,擺脫面對西方的弱勢局面,在慈禧和奕?的帶領下,大清王朝開啟了自上而下的變革之路。
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通過總理衙門的創設、同文館的建立、近代海關系統的引入、洋務軍工企業的創辦、外交使團的西行、廣學會的成立、廢除武舉、昆明湖里練兵等事件,大清並未走向願望中的強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國的滅亡。
在1861-1911這五十年里,有許多歷史人物值得關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識的太後、連漢獻帝都不如的光緒、被逐離政壇的恭親王等權謀與爭鬥不絕如縷的清廷高層;還有深埋改革主張的馮桂芬、選擇性“開眼看世界”的斌椿、時代的出局者徐繼畬、身陷教案的曾國藩等有掙紮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時也有挑戰君權神聖的嚴覆、要做陳涉的官二代譚嗣同等圖變圖強的有識之士;也有在天下觀與國家觀的碰撞時,作為慘淡時代中流砥柱,但又困於傳統禮教之中難以自拔的鄉紳;以及生活本就已經支離破碎、瀕臨崩潰的底層民眾。
編輯推薦
於細微處透視王朝滅亡真相,
自切片中剖析大清改革歷程。
看清1861—1911年的歷史,就能理解大清走向滅亡的每一步。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序言 歷史不能假設,但可以複盤馬勇
前言 從哪裡來,向何處去
第一章1861年:改革始於人事更迭
咸豐皇帝至死不回京
奕訴艱難創設總理衙門
馮桂芬深埋改革主張
第二章1862年:步履艱難同文館
滿人本位意識下的改革
真誠勇敢的無知頑固者
沒能錄取到任何體面人
第三章1863年:赫德執掌大清海關
“領事保關制度”因貪腐崩潰
“外籍稅務監督制度”的由來
“如果我們有一百個赫德”
第四章1864年:太平天國偃旗息鼓
天王與東王的衝突
人力與物力的汲取
條例與制度的缺陷
……
|
|
|
|
|
|
|
|
|
|
|
|
|
|
|
諶旭彬,筆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資深歷史編輯,十年原創經驗,原為騰訊歷史頻道主編,對歷史有著深入的研究,頗有心得,現為“騰訊新聞·短史記”主編,在多家媒體上發表過歷史類文章。出版書籍《秦制兩千年:封建帝王的權力規則》《活在洪武時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運》等,主張回歸常識,尋找歷史真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