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32792511 |
定价 |
RMB38.00 |
售价 |
RM41.80 |
优惠价 |
RM31.35 * (-25%)
|
作者 |
(英)菲爾·瓊斯
|
译者 |
陳廣興 |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8-01 |
装订 |
平裝. 無. 133 页. |
库存量 |
有库存 下单后7天内发货。请跟海运/空运书分开下单否则将影响发货时间(发货时间以海运/空运订单为准)。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技術奇跡的時代,電腦打敗了人類國際象棋大師,AI寫出了流行歌曲,機器正在學習閱讀我們的思想……有人說,未來的世界中工作將會越來越自動化,算法將以驚人的速度處理大量的訊息,將帶我們進入輕松工作的新世界,一個人人得以發展各式各樣休閒活動的美好時代即將到來。然而,這些閃閃發光的表象,卻是由數以百萬計的工人最原始的人工勞動和低廉薪水所支撐。 而這些來自大量低薪勞工處理的數據被應用在各種方面,從無人駕駛汽車,到Google圖像搜索等各種數據處理,盡管這已經是新數字經濟中越來越強大的一部分,但卻很少人知道隱蔽在這背後的真相——處理大量數據的都不是AI,而是通過網絡遠程接單的貧困人口。當大公司發現原始人工的成本低於AI,且識別精確度遠高於AI,這樣奇特又諷刺的新工作模式誕生了:一方面系統不再創造有發展前景的新工作機會,也不再推動生產力進步,另一方面,廉價的人類勞工變成人工智能的末端,從事最枯燥重覆的外包工作,同時還得不到正式聘用的保障。作者融合了政治經濟學、當代勞動研究最新理論,針對這種通常不為人知、隱蔽的勞動形式,考察其對全球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的影響。
編輯推薦
“我是人,不是算法!”
比“狗屁工作”更可怕的,是“工作”本身的分崩離析!
馬克思都無法想象的黑暗未來,我們能夠避免嗎?
“人工智能”還是“人類智能”?
AI越來越像人,還是人越來越像AI?
揭穿勞動場域自動化未來的殘酷真相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導言 Mechanical Turk(機械土耳其人網站)
第一章 矽谷的剩余勞動力
第二章 人工智能還是人類.智能?
第三章 作為服務的人類
第四章 掘墓工作
第五章 無收入者的抗爭
後記 微工作烏托邦?
致謝
|
|
|
|
|
|
|
|
|
|
|
|
|
|
|
作者:菲爾•瓊斯(Phil Jones)
《衛報》和《開放民主》專欄作者,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博士研究員,非營利研究組織Autonomy Digital hub團隊成員。
譯者:陳廣興
文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副教授,從事英美文學研究。譯作有《咖啡館的文化史》《身份的焦慮》《特麗絲苔莎》《詹姆遜文集•論現代主義文學》《無聊的魅力》《小說中的共同體》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