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推薦序/建國的兩道暗影/高嘉謙 ○、裝上翻譯機求存及其代價(一九六五─一九八八) 第一章/或者導讀 一、你覺得你們李光耀怎樣? (一)棺材裡跳出來的人及其立場(一九八八─二○一五) (二)自由主義者及其暫停民主規範(一九四七─一九九七) 第二章/反英分子 二、先看附錄:海外國共合作 (三)東南亞民族運動及其左翼色彩(一九一四─一九三九) (四)英軍馬共合作及其實際操作(一九四一─一九四五) (五)戰時已規畫的馬來亞及其目的(一九四二─一九四四) 三、逮捕李光耀(一) (六)留英學生前瞻理念及其建國宣言初稿(一九四六─一九五○) 四、還是附錄:最初的民主 (七)新馬被分家及其反對聲浪(一九四六─一九四八) (八)新加坡立法局選舉及其局限(一九四六─一九四八) (九)馬共武裝抗爭及其自毀(一九四八─一九五○) 五、初登場 (十)五十組織法律顧問及其效益(一九五○─一九五一) (十一)馬來亞最高專員及其合併倡議(一九五二) (十二)找上李律師的左翼學生及其訴求(一九五四) 第三章/第一隻信天翁 六、夢幻組合 (十三)偷魚者及其完整拼圖(一九五四) (十四)「假洋鬼子」及其同志崛起(一九五五) 七、血的洗禮 (十五)工潮暴亂及其是否問心無愧(一九五五) (十六)中國新華僑政策及其影響(一九五五) (十七)憲制危機及其促成自治談判(一九五五) (十八)首席部長辭職及其意外旅程(一九五六) 八、神救援(一):首席部長 (十九)首席部長「玩弄骯髒手段」及其「以謊言絞殺」對手(一九五六─一九五九) (二十)毛澤東的字典及其改變馬共戰略(一九五七) (二十一)首席部長及其左的試探(一九五七) (二十二)激進左翼及其奎籠密謀(一九五七) (二十三)奪權被捕及其幕後指導(一九五七) (二十四)新市長及其為英官員帶來的噩夢(一九五七) 九、神救援(二):李約翰 (二十五)全權代表及其出賣同志(一九五八) (二十六)行動黨籌備執政及其治安政策(一九五八) 十、逮捕李光耀(二) (二十七)前後首席部長密會及其荒謬(一九五七─一九五八) 十一、首任總理 (二十八)教育部長的「政治禮物」及其跨國操作(一九五八) (二十九)行動黨大勝及其左翼對手的一廂情願(一九五九) (三十)行動黨左翼獲釋及其思變(一九五九) (三十一)行動黨執政挑戰及其中國路線(一九五九) 十二、芳林之戰 (三十二)行動黨三角局面及其角力(一九六○─一九六一) (三十三)王永元及其十八字訴求(一九六一) (三十四)左右翼的獨立宗旨及其差異(一九六一) 第四章/第二隻信天翁(一):回到從前 十三、神救援(三):大馬計畫 (三十五)合併的數學題及其幕後團隊(一九六一) 十四、左右逢源 (三十六)行動黨補選失敗及其總理辭職(一九六一) (三十七)最高專員及其下午茶(一九六一) 第五章/第一次分手 十五、神救援(四):最後的女議員 (三十八)行動黨戲劇性分裂及其局面(一九六一) (三十九)李光耀身邊的特務及其身分(一九六一) (四十)社陣成立及其引起的投奔潮(一九六一) 第六章/第二隻信天翁(二):一線生機 十六、問題兒童 (四十一)合併及其情婦(一九六一) (四十二)東姑的「小中國」及其戰爭論(一九六一─一九六二) 十七、典範選舉 (四十三)只有贊成票的公投及其操作(一九六二) (四十四)廢票等於贊成票及其邏輯(一九六二) (四十五)馬來西亞協議及其內安問題(一九六二) (四十六) 三個選項及其最後成績(一九六二) 十八、總理危機 (四十七)李光耀訪蘇聯及其會中國大使(一九六二) (四十八)尋找新總理及其公開性(一九六二) 第七章/海洋東南亞掀波濤 十九、神救援(五):汶萊叛亂 (四十九)北加里曼丹聯邦及其理想(一九六二) 二十、冷藏行動 (五十)汶萊叛亂及其對新加坡左翼的摧毀(一九六三) (五十一)林清祥及其汶萊朋友(一九六三) 二十一、十年核武 (五十二)新加坡及其核武基地(一九六二) 二十二、印馬對抗 (五十三)印菲不滿大馬及其衝擊(一九六三) (五十四)砂沙民調及其關鍵作用(一九六三) 二十三、逮捕李光耀(三) (五十五)合併展延及其十五天獨立(一九六三) 二十四、一黨獨大 (五十六)馬來西亞成立及其立即分裂(一九六三) (五十七)陳六使的公民權及其悲劇(一九六三─一九六四) 第八章/第二隻信天翁(二):種族之亂 二十五、打李悍將 (五十八)巫統尋找「戰犯」及其不祥預兆(一九六三) (五十九)社陣罷工失敗及其黨員聲明反共(一九六三) (六十)印尼武裝破壞及其對社陣殺傷力(一九六三) 二十六、盟友與老友 (六十一)行動黨參與馬大選及其折損(一九六四) 二十七、或者附錄—— 神救援(六):李紹祖 (六十二)社陣錯誤策略及其自取其亡(一九六四─一九八○) 二十八、種族暴亂 (六十三)兩次暴亂及其始作俑者(一九六四) 第九章/第二次分手 二十、分手失敗 (六十四)第一次分家未成及其原因(一九六四─一九六五) (六十五)李光耀訪澳紐及其特權說(一九六五) 三十、逮捕李光耀(四) (六十六)李光耀論馬來人及其風暴(一九六五) (六十七)李光耀議院辯論及其促成分家(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六十八)逮捕李光耀及其關鍵時刻(一九六五) (六十九)東姑生病及其最終決定(一九六五) 三十一、不流血政變 (七十)吳慶瑞與拉薩及其歷史性決定(一九六五) (七十一)東姑最後的短箋及其意義(一九六五) (七十二)李光耀泣不成聲及其歷史定格(一九六五) 第十章/也許導讀 三十二、創造價值 (七十三)半世紀後回首及其意義 第十一章/第三隻信天翁 三十三、三隻手指 (七十四)納瓦霍族及其俗語 ○、不確定的國家及其百年焦慮(二○○四─二○一五) 意外的功課:搬字過紙──也是後記 資料引用
作者簡介 謝裕民 1959年生於新加坡,曾獲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文化獎、東南亞文學獎,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駐校作家。 「謝裕民是新加坡華語語系的十個關鍵字之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點評。 出版九部作品,五部獲新加坡書籍獎與文學獎,包括《世說新語》《重構南洋圖像》《m40》《放逐與追逐》與《建國》。《m40》也獲選為臺灣《文訊》雜誌主辦的「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之一;《放逐與追逐》獲選為新加坡教育部中學「華文文學」教材,改編成舞臺劇,出版英文版;《建國》獲《亞洲週刊》年度(2018)十大小說。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