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5219707 |
定价 |
RMB78.00 |
售价 |
RM85.80 |
优惠价 |
RM60.06 * (-30%)
|
作者 |
張護龍
|
出版社 |
中醫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06-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62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一、《古方新悟》選錄古方一百二十餘首,均是民國以前業界公認名方。編者在研讀和運用過程中,吸收歷代大師對古方的發揮經驗,結合本人的心得體會編寫成冊。
二、全書分上下兩篇。
1.上篇收錄常用方九十二首,論述每方出處、組成、功能與主治、方證論述、應用要點及驗案舉例、病例分析等七部分。
2.方證論述部分,主要論述歷代方家對本方的探討和發揮,同時闡述個人觀點。
3.應用要點部分,採取以方講病的方式,用中醫方證對應西醫病種,同時簡要討論西醫疾病內容。所涉及病種範圍以內科為主,外、骨、婦、皮膚、五官科亦有涉及,各種病種共一百八十餘種。
4.驗案部分,均是四十餘年來編者在不同階段的典型病例,內容簡要,以做佐證。
三、下篇收錄小方三十七首,因小方均為一兩味藥組成,很少獨立用於臨床,意在作為上篇的補充內容。
四、該書方劑排列順序以《傷寒論》《金匱要略》為經方部分,其餘為時方。
附:小方,指組成方劑藥味少,大都是一兩味藥,也不過三味藥物組成,在臨床治療時很少能獨立成方,因此這類小方沒有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編者認為,古代小方有藥少、力專、效宏之妙,若能巧妙地將小方和大方結合應用,既有辨證加辨病作用,又有畫龍點睛之意味。鑒於此觀點.特將編者常用小方附於 後供同仁參考。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上篇
桂枝湯(《傷寒論》)
麻黃湯(《傷寒論》)
小青龍湯(《傷寒論》)
大青龍湯(《傷寒論》)
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傷寒論》)
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五苓散(《傷寒論》)
炙甘草湯(複脈湯)(《傷寒論》)
小柴胡湯(《傷寒論》)
大柴胡湯(《傷寒論》)
柴胡桂枝湯(《傷寒論》)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
旋覆代赭湯(《傷寒論》)
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傷寒論》)
理中湯(《傷寒論》)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
四逆散(《傷寒論》)
真武湯(《傷寒論》)
烏梅丸(《傷寒論》)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
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
烏頭湯(《金匱要略》)
大黃(庶+蟲)蟲丸(《金匱要略》)
烏雞白鳳丸(烏雞丸)(《壽世保元》)
腎氣丸(桂附八味丸)(《金匱要略》)
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
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溫經湯(《金匱要略》)
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
阿膠雞子黃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
逍遙散(《惠民和劑局方》)
清心蓮子飲(《惠民和劑局方》)
甘露飲(《惠民和劑局方》)
八正散(《惠民和劑局方》)
川芎茶調散(《惠民和劑局方》)
藿香正氣散(《惠民和劑局方》)
參苓白術散(《惠民和劑局方》)
十全大補湯(《醫學發明》)
木香檳榔丸(湯)(《醫方集解》)
牛黃清心丸(《惠民和劑局方》)
雞鳴散(《類編朱氏集驗方》)
歸脾湯(《嚴氏濟生方》)
小薊飲子(《嚴氏濟生方》)
蠲痹湯(《是齋百一選方》)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縮泉丸(《校注婦人良方》)
防風通聖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地黃飲子(《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
下篇
|
|
|
|
|
|
|
|
|
|
|
|
|
|
|
張護龍,197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之後一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由一名醫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醫生。工作環境以基層為主,在縣醫院中醫門診、病房,參與中西醫結合門診、急診、傳染病的診治,接觸各類患者眾多,很快成長為治療門診常見病、多發病的骨幹。
先後三次外出學習,次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太原中醫研究院(今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臨床進修一年,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參加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理論進修班一年,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在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內科進修半年。次進修學習後為當時診治常見病、多發病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第二次進修學習後對中醫四部經典的理解更加深入,為後來經方研究和運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保障;第三次進修學習為後來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診斷、治療鋪平了道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