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有人說,孤獨是21世紀的流行病。我們想方設法擺脫孤獨,它卻依然如影隨形。孤獨從何而來?人類註定與孤獨相伴嗎? 歷史學家費伊·邦德·艾伯蒂認為,孤獨是一種現代情感。從宗教的衰落到工業革命,再到數字革命以來社交媒體與線上社區的蓬勃興起,孤獨觀念的演變史,也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理解孤獨如何“被發明”,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何如今孤獨盛行。 《孤獨傳》融合了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與經濟學等,力圖還原孤獨的隱秘歷史與複雜意涵。本書的每一章聚焦孤獨的某種形態,探究孤獨與個人和社會、情感和身體之間的關聯。在書中,艾伯蒂旁徵博引,梳理了19世紀至今的信件與日記、哲學文本、政治論述、醫學文獻等,研究了包括西爾維婭?普拉斯、維多利亞女王與維吉尼亞?伍爾夫等人的經歷,並分別探尋青少年、獨居者、老年人、無家可歸者等不同人群的孤獨體驗。 孤獨不僅是一種個體感受,它還與婚戀、醫療、教育、養老、社會福利等議題息息相關。從更宏觀的角度,《孤獨傳》審視現代社會如何被孤獨改變,幫助人們學會與孤獨共存,以平和澄明之心面對自我與世界。
導 論 孤獨,一種“現代流行病” 第一章 當“孤身一人”變成“孤獨”:一種現代情緒的誕生 第二章 一種“血液病”?西爾維婭·普拉斯的長期孤獨 第三章 孤獨與缺失:浪漫之愛,從《呼嘯山莊》到《暮光之城》 第四章 喪偶與喪失:從湯瑪斯·特納到溫莎的寡婦 第五章 曬圖焦慮症?社交媒體與線上社區的形成 第六章 一顆“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反思老年孤獨 第七章 無家可歸與漂泊無根:沒有一個能叫“家”的地方 第八章 餵養饑餓:物質與我們孤獨的身體 第九章 孤獨的流雲與空蕩蕩的容器:如果孤獨是件禮物 結 語 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重構孤獨 注 釋 延伸閱讀 姓名及名稱索引 主題索引
[英] 費伊邦德艾伯蒂(Fay Bound Alberti) 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未來領袖學者,現為約克大學高級講師,研究涉及藥物、身體、性別和情感等,另有著作《心的問題:歷史、藥物與情感》《紛擾塵世:歷史與文化中的人類身體》等。 譯者簡介 張暢,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學士。曾從事編輯、文化記者等工作,現為節目策劃人。 興趣領域為文學創作及文藝理論、中國近現代個人與集體歷史、非虛構寫作等。譯有《明鏡之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