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殉:隱几長嘯錄》(上)+《琴殉:彈琴、吟詩與種菜》(下)(精裝2書+雙CD典藏版)
|
|
|
|
|
|
|
|
|
ISBN |
9789869691796 |
定价 |
NT1600 |
售价 |
RM250.00 |
优惠价 |
RM222.50 *
|
作者 |
楊典
|
出版社 |
木果文創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0-11-23 |
装订 |
精裝. 部份全彩. 696 页. 24.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華人第一書寫,十年經典紀念收藏版
以2000年琴史之浩瀚,細究古代琴曲、琴境及琴家風骨,
從音樂角度、雜學漫談、琴友交誼、詩、小說和舞台劇等全境式書寫,
以史鑑琴、藉琴觀史,
是撫琴人窮探當代精神處境不容錯過的跨大域之作。
殉的意思就是犧牲。一切為表現尊貴價值、暴力美學或強權意識的東西,都會帶來犧牲。古琴也是一個悖論,一個具有「自我犧牲」的文化象徵。──楊典
古琴,在當今茶、花、香等各類藝術展演場域中,都得以見聞其聲影。當琴文化成為一門顯學,吸引千百年來從所未有的目光焦點之際,琴的內在精神卻更加幽微!嵇康《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今人因好古而崇尚此道,欲藉「彈絃說妙」以沾染琴的高貴與典雅;豈知,若對琴文化一知半解的前提下,追求的僅止於形而下之器,而在群體認知意識尚未覺醒的時刻,琴已在眾人的簇擁下不再孤高,琴聲的岑寂亦掩沒在眾人的掌聲裡。
楊典是位少見的奇才。在他的琴聲裡,你絲毫聽不見一絲矯情造作,倒能聽出幾分俠氣與敦厚!比起琴人,他則更願意做一位作家,藉文字建構他的世界,而讓世人更全面地認識他。《琴殉》是楊典以琴人的身分,對琴文化所進行探索與反思的書寫。透過《琴殉》讀者可以窺見琴人、琴曲所交織而成的琴文化事件,也幾乎可以說《琴殉》就是一部琴文化史的梗概。
本書特色
1. 彷彿是以寫小說的筆調搔撓著讀者的興味,忍俊不住一篇篇讀下去;可見大筆刀剖乘載幾千年歷史與人文故事的琴史、琴文化,也「從理論角度、藝術高度和大歷史的態度,去進行某些勇敢的修正、批評和探索。」文句間給人至情至性、讀來意興遄飛的暢快感。
2. 從另類側面如歷史、古籍、譜學、西方音樂及現代藝術、自然科學、醫學、哲學、詩、小說與戲劇等來探討古琴文化,被視為跨越古琴界、文學界與藝術界一套引人注意,甚至難以分類的書寫。
專文推薦
姚公白/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浙派古琴演奏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琴殉(上)──隱几長嘯錄
推薦序一 寫在楊典《琴殉》出版之際
姚公白/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浙派古琴演奏家
推薦序二 物不得其平則鳴?琴不得其平則殉?──序楊典先生《琴殉》
沈冬/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自 序 第四版
自 序 第三版
自 序 鞠通琴序
【上卷:七殉】
卷一 鬼殉——孤館遇神:在凶器與樂器之間抒情
卷二 神殉——墨子悲絲:墨教的「反音樂」與殉教徒主義
卷三 人殉——酒狂:癡迷,頹廢與自瀆的音樂
卷四 文殉——玄默:喉舌革命,幽人與「喧囂派」
卷五 情殉——空山憶故人:神權,色情與琴精
卷六 武殉——招隱:龍種臞仙與琴茶教徒
卷七 美殉——碣石調.幽蘭:上古鐵幕之花
【下卷:琴之雜學七篇】
血琴鑒
激流
「亂」聲
「嘯」問
第七苦——「水仙操」與納西瑟斯(Narcissus)神話鏡詮
點
詩:《殘琴譜一卷》
【補:二00三~二0一0琴學文選】
到此做甚——琴人彭祉卿漁歌荒塚記
千年速——談郭楚望與〈瀟湘水雲〉的寓意
琴斧——談〈西麓堂琴統.離騷〉及「無主之鬼」的精神涵義
狂彈古風——打譜〈虞山吳氏琴譜.古風操〉
半寸許——談〈碣石調.幽蘭〉文字譜中的可能性
莽終古——讀朱長文《樂圃琴史校》
從裴鐵俠之死到溥雪齋失蹤
困猷論:當代琴人之惑
驚鴻——略論「平沙」與「鷗鷺」之意境
Z:古琴與「不一定」樂隊合作後的斷想
藝楦——帝國琴瑟之餘溫與先鋒音樂的反芻
一聲雷——傳統斫琴藝術的驚蟄時代
過弦與法
彈琴姿勢之誤讀
問師——回答一些學生的問題
蟲天記——舊年某琴館四十七日幽明錄
【附錄一:小說】
絲人──十七世紀中葉紹興琴家張岱的最後生活
【附錄二:四幕儀式劇】
犼──「廣陵散」音樂事件在中華帝國心靈中引起的幾次波動及隱士與烈士的思想
第一幕 刺殺
第二幕 被殺
第三幕 鬥殺
第四幕 自殺
琴殉(下)――彈琴、吟詩與種菜
自 序 學學半
【卷一】
種菜——十七世紀末一個詩人琴家之默示錄
楔子——2013年冬再和吳孟舉種菜詩
上篇
下篇
明末遺民及琴家謝世略表
明末遺民吳之振及「種菜詩」簡史
明末琴家吳之振「德音堂琴譜」略考
【卷二】
康熙的耳朵
輕野船與琴——關於《倭漢三才圖會》中所見之琴
猱說——一頭野獸的揉弦及其象徵
擊節——從《永樂琴書集成》到《清稗類鈔》中的節拍觀念
乞靈與歸隱——從青主的異端美學談作為自由音樂的古琴
盲琴指歸
鐘頌——悼念廣陵琴家林友仁先生並記二三事
附詩:頭七
老鬼——談浙派琴家姚公白先生
新空城計下的琴境
【卷三】
文字譜——一組與琴史有關的詩
六笙詩——《毛詩》中的六首「佚文」及新音樂實驗
【卷四】
殺頭與笑——從嵇康之「喜怒不寄於顏」談起
f孔:怒吼與遊吟
藝術與示眾
蒸汽龐克與泵
胡派「幽蘭」之硬傷
晚霞與鬼——作曲家馬思聰的封筆之作與蒲松齡的意象
禿鷹旗——關於李斯特交響詩及「批判無標題音樂」
太樸與貓眼——畫冊《太樸之骸》前言
雪蕉火蓮中的政治潔癖
藍移:個人視覺中的藍色情結
意會——2012年的一篇訪談
【附錄一】開指──琴學入門小傳習錄
【附錄二】樂曲導聆──精裝「典藏版」雙專輯曲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楊典
1972年生於重慶,1984年後居北京。音樂世家出身,自幼隨小提琴家父親學習音樂,1981年開始學習繪畫,1987年開始文學寫作,自1988年16歲起陸續發表作品,涉及隨筆、小說、詩歌、戲劇、書評、琴學等。古琴師承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兼虞山派泰斗吳文光先生,同時受到過廣陵派琴家林友仁、浙派琴家姚公白諸先生之指導。
早在2002年,楊典就在上海音樂學院開辦過中國街頭第一家傳統琴館「鐵客琴廬」。2005年曾在北京與青年琴家巫娜合辦「離騷琴館」,舉辦各種傳統文化、古琴講座,並與音樂人竇唯、吳彤、武權等合作,出版電聲及古琴即興合奏曲目。曾成立「嘯」古琴工作室,長期從事古琴傳統教學、演奏。
楊典的古琴思想有懷古之氣習,也很富有西方批判的視野。本套專著因涉獵廣泛,一直被視為跨越古琴界、文學界與藝術界奇異而引人注意的作品,很難被歸類和評論;楊典的古琴演奏風格自也有其鮮明的個人特色與美學觀。正如「古琴」只是一個敘述的載體而已,其作品或許留待時間的慢慢考驗;而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下,倒也不失提供「讓讀者和傾聽者自己去體會、提純與鑒證」的機會!
《孤絕花:舊版書評四十八》 (2007/2009)
《打坐:我的少年心史、人物志與新浮生六記》(2012)
《隨身卷子:百衲本筆記野史、詩、念頭與妖燈鬼火錄》(2013)
《鬼斧集:異端小說、頹廢故事與古史傳奇》(2010)
《懶慢抄:新筆記體小說、志怪、玄學與奧義書》(2016)
《琴殉(上):隱几長嘯錄》《琴殉(下):彈琴、吟詩與種菜》(精裝套書,2020)
另編輯有《黑鏡頭:面孔的故事》與《唐卡中的六道輪回與地獄精神》等美術圖片類圖書。
〈琴殉:移燈就坐〉〈琴殉:隱几長嘯〉(雙CD,2020)
2011年獲「首屆中國-銀川鴻派國際詩歌獎經典詩集獎」
樂曲導聆者簡介
朱育賢
台灣高雄市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碩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人類學博士生。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講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音樂組副組長。古琴啟蒙於著名琵琶家、廣陵派張子謙先生弟子湯良興教授,後赴北京受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虞山吳文光先生指導,在台期間拜學於梅庵派釋鏡界助理教授門下。2018年與浙派姚門、廣陵派在臺傳人創立「如一絲社」,並任社長。朱育賢曾多次舉辦古琴獨奏會,先後受邀於臺北市立國樂團、日本華樂團、台灣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管弦樂團、對位室內樂團及NTSO附設青年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並首演了多部作品。其演奏足跡遍及義大利、瑞士、奧地利、法國、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地,是台灣中生代最活躍的古琴演奏家之一。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