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7825841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作者 |
謝麗貞
|
出版社 |
知音
|
出版日期 |
2011-02-1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拔罐存在世界各民族中,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目前卻成為全球華人最常用的民俗療法之一。一般人對拔罐的了解,多困在技術操作的層面,對拔罐的學理和人體組織的變化,卻所知有限;對拔罐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更是無法充分解讀,遂讓拔罐始終淪為不入流的醫療技術。
本書以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揭開拔罐的真正面目,讓大家的疑問都能夠有個具有科學,或醫學上根據的合理解答。
作者簡介
謝麗貞醫師
於1969年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1994年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2001年取得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碩士學位,2005年取得台灣大學預防醫學博士學位。
她曾任職數家在台外商銀行高級主管前後20年。因對生命的再認識,拜道學高人為師,學習氣與氣功及其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致力於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迄今逾25載。目前她除執行醫療業務及研究中國傳統醫學外,並在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整合中西醫學為終生志業。 |
|
|
|
|
|
|
|
|
|
|
|
|
|
|
目錄
代序──拔罐與我
前言
第一章拔罐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中國傳統拔罐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世界各國拔罐的歷史沿革
第二章拔罐的現代發展 第一節拔罐的工具及操作方法 第二節拔罐方法的運用 第三節拔罐的部位與適應症 第四節拔罐的注意事項和禁忌 第五節反對拔罐的意見 第六節醫學原理和治療學的根據
第三章拔罐的利害及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中、外拔罐的差別 一、醫學的根據 二、拔罐的工具 三、拔罐的執行 第二節拔罐方法的利害、分析與討論 一、是否以放血為目的 二、皮膚表面有無切口 三、乾式拔罐法或濕式拔罐法 四、罐子的材質 五、罐內減壓的方法 六、罐內溫度、容積與壓力的關係 七、留置罐子時間的長短 八、皮膚表面上的保護措施
第四章拔罐的科學研究(Ⅰ)──物理現象 第一節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研究的步驟、材料、操作方法與測量記錄 一、研究的步驟 二、材料 三、操作方法 四、測量及記錄 第三節研究結果及討論 一、火罐法在不同的基材上進行拔罐時,顯現出的各種物理特性 (一)罐內的溫度 1.罐內溫度對壓力的影響 2.引火燃燒時造成火燄的溫度 (二)影響罐內減壓值的因素 1.基材軟硬的質地 2.基材的毛細孔 3.罐子和基材的密合度 4.界面的性質 (三)界面凹陷的深度 二、火罐法及抽氣罐法在身體不同部位上進行拔罐時,顯現出 的各種物理特性 (一)罐內的溫度 (二)罐內的壓力 (三)人體不同的部位上拔罐後的物理特性 1.麵皮墊的保護效果──體表有無傷口 2.皮膚呈現的顏色的意義 3.麵皮墊呈現不同深度的意義 三、拔罐的質性研究 第四節拔罐物理現象的討論 一、決定罐內減壓物理現象的因素 二、溫度與壓力對拔罐的影響 三、人體組織對拔罐作用的反應 四、壓力對人體組織的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應 五、最理想的罐內壓力值
第五章拔罐的科學研究(Ⅱ)──醫學原理 第一節身體組織對拔罐的生理、病理學上的反應 一、正常人體組織對拔罐的反應 二、有病症時人體組織對拔罐的反應 (一)人體皮膚表淺部的膿包、癰疽 (二)皮膚、骨骼、肌肉、軟組織等的斷裂、腫脹和傷害 (三)內部組織器官的功能損壞、蓄積體液、遲滯萎縮 (四)病症沒有腫脹的現象,像疼痛、無力、麻痺等 第二節拔罐的真相──拔罐只是一種技術! 一、拔罐相似於抽痰 二、拔罐相對於打針 第三節以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解釋拔罐的作用 一、氣血論:人體生命組織的結構成分 二、經絡系統:身體中緻密網狀的交換運行管道 三、海論:十二經水者,皆注於修復代謝控制中樞的四海 四、原氣的別使:三焦、心主別脈與海論的關係 五、致中和:人體陰陽五行生剋合作無間 第四節拔罐醫學原理的討論
第六章拔罐科學研究結論的臨床應用暨案例分析討論 第一節決定罐內壓力值的能力 一、熟悉身體各部位所能承受的減壓值 二、認識人體個別的差異性,並有能力分辨病人的屬性 三、有技術去控制罐內的壓力值 第二節決定拔罐醫療根據的能力 一、分辨病人的症狀和疾病,以及選擇正確拔罐部位的能力 二、對致病原因具有廣泛的認識,以及分辨緩急的能力 三、了解人體組織對拔罐的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應 第三節案例分析討論 一、案例分析討論──Ⅰ 二、案例分析討論──Ⅱ 附:點穴拔罐法 第一節點穴拔罐法的理論根據 一、中國傳統醫學理論方面 二、人體功能的控制紐──穴道 三、醫療點穴的功能與作用 第二節點穴拔罐法的治療步驟 一、穴道所代表的器官或組織及其功能的認識──制動點的認識 二、確定身體功能失常,或器官組織病變的位置,以及病因 三、以穴道調控器官組織,啟動人體自我修補機制 四、調控穴道以影響器官組織結構的變化 五、進行拔罐,將病變組織優先吸取出來 六、利用正常組織協助病灶組織的更新及修復 第三節點穴拔罐法的操作 一、點穴的操作 二、拔罐的操作 第四節點穴拔罐法的臨床適應症、注意事項及禁忌
結論與展望 致謝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