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電影導演遇上電影理論
|
|
Les théorie des cinéastes |
|
|
|
|
|
|
|
|
ISBN |
9789571186443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作者 |
賈克‧歐蒙
|
译者 |
蔡文晟 |
出版社 |
五南
|
出版日期 |
2016-07-2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44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試圖論證,一般的電影導演不僅都會對自己正在從事的藝術和職業有所自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甚且還賦予了這份自覺一種高度理論化的面貌。
閱讀本書,我們將會發現,這些由電影導演所提出的理論,往往都能兼顧嚴謹度和想像力;此外,這些由各門各派的電影導演所揭櫫的理論志業,無論其問世的時空是20年代還是當代,皆會和那些攸關電影的重點命題聲氣互通,血脈相關。
這些命題的涵蓋範圍甚廣,其中包括了一些和社會、意識型態、政治、藝術、美學、寫實主義、再現理論、語言、符號學、人類學、歷史、創作觀、執行方法等有關的諸多面向。我們不妨這麼說,幾乎任何一種知性的活動,都無法逃脫由上述這些面向所構築出來的網絡:一個隱伏其下的巨大網絡。
這個網絡,本書稱之為「電影導演的電影理論」。
事實是,一旦電影導演遇上電影理論,一旦電影實踐家開始去創發電影思想,其成果在活力充沛之餘,往往都會兼具實用的價值。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理論家的理論:概念、問題、系統
第二章 語言理論與世界理論:可見與影像,現實及其寫作
第三章 機制理論:電影機器與社會功用
第四章 藝術家理論與藝術理論:影片詩學與影片教育
結論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Jacques Aumont(賈克.歐蒙)
巴黎第三大學榮譽教授、巴黎高等社科院博導、法國國立高等美院教授。歷來著述頗豐,涉獵甚廣,研究領域涵蓋電影、繪畫、影像等,現已出版二十餘本專書,近年作品包括《現代?電影如何變成一種最獨特的藝術》(Moderne? Comment le cinéma est devenu le plus singulier des arts, 2007)、《影像的材料:終極版》(Matière d'image, Redux, 2009)、《光的誘惑》(L'Attrait de la lumière, 2010)、《電影與場面調度:第二版》(Le cinéma et la mise en scène, 2e éd, 2010)、《影像:第三版》(L'image, 3e éd, 2011)、《陰影弄者》(Le montreur d'ombre, 2012)、《電影還剩下什麼?》(Que reste-t-il du cinéma ?, 2013)、《虛構的極限》(Les limites de la fiction, 2014)、《蒙太奇:電影唯一的創造》(Le montage: la seule invention du cinéma, 2015)等。
譯者簡介
蔡文晟
全職影迷,業餘影評。彰化師範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巴黎第三大學電影理論碩士,現在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學系攻讀電影學博士學位。研究興趣為王家衛和法國影迷暨影評史。目前最欣賞的導演是王家衛、Pier Paolo Pasolini和Satyajit Ray。譯有《無盡之吻》、《電影編劇:來自法國的錦囊妙計》等。
審定者簡介
孫松榮 審定 / 專文推薦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入鏡.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臺北:五南,2014)。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