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
|
Representative Men of Japan |
|
|
|
|
|
|
|
|
ISBN |
9789578630239 |
定价 |
NT320 |
售价 |
RM50.00 |
优惠价 |
RM43.00 *
|
作者 |
內村鑑三
|
译者 |
陳心慧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8-03-2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0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與新渡戶稻造《武士道》、岡倉天心《茶之書》並列
日本人以英文向歐美介紹日本文化與思想的代表著作
西鄉隆盛、上杉鷹山、二宮尊德、中江藤樹、日蓮上人
從五位代表性日本人認識大和精神
《代表的日本人》一書列舉出西鄉隆盛、上杉鷹山、二宮尊德、中江藤樹、日蓮上人五人為日本人典型的代表,透過這五位歷史人物的處世之道,闡述日本人的核心精神。與《武士道》、《茶之書》並稱為三大日本人論。
●向西洋傳達日本人的精神
本書的寫作背景正值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強盛的時代,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的戰果讓全世界注意到日本這個國家。然而外國對日本的認識尚淺,只有片面的刻板印象,如:異常忠誠的武士道精神、切腹等等,但真正讓日本強大的並不只有這些,因此作者內村鑑三選擇用英文撰寫此書,希望透過敘述這五位人物的生平,將日本人的精神思想傳達給外國人知道。
身為基督徒的他更引用歐美熟知的《聖經》內容,讓世界知道在被基督教國家的人們稱作「異教徒」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輸西方聖人的人物存在,例如西鄉隆盛如何等待機會、改革日本;上杉鷹山身為一個統治者,卻又擁有多麼無私的精神,願意縮衣節食、與百姓同甘共苦;日蓮在佛教流派分歧的時代,如何教人重回佛教經典的教義、改革佛教⋯⋯而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精神都用不同的方式遺留下來,供後人效法。
●非典型人物傳記
本書除了向外國傳達日本精神思想的目的之外,同時也是內村鑑三在強勢的西化浪潮下,對於該如何作為日本人為國家找到出路,試圖作出結論的一本書。
西鄉隆盛(1828-1877)——新日本的創立者
上杉鷹山(1751-1822)——封建領主,政治家典範
二宮尊德(1787-1856)——農民聖者,農政改革者
中江藤樹(1608-1648)——村裡的老師,儒學教育家
日蓮上人(1222-1282)——佛僧,日本的馬丁路德
內村鑑三透過這五位不同身分的歷史形象,從政治、治國、農業、教育、宗教五個面向切入,向後世傳達秉持信念、追求理想的根本道理。
書中對於近代的西方文明以及輕易接受西方文明的近代日本文明做出批判,認為日本應重視自身的核心價值,而非一味接受西化,反應出強烈的國家主義色彩。
●內村鑑三與日本與基督教
內村鑑三身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卻不曾忘記他的「根」,他曾說過自己生命中有兩個他所愛的「J」,一是日本(Japan)、一是耶穌(Jesus),將終其一生侍奉這兩個「J」。
由此可見,內村鑑三在信奉基督教之後,反倒對日本傳統的精神思想、價值觀有了全新及更深的體會。身為武士之子的他,將日本傳統的精神思想視為「本樹」,正如德文版後記中所述,日本並非僅僅是受到基督教影響的「接枝」。這份愛惜本國文化的心不分國界,值得所有人學習。
得獎與推薦記錄
◎影響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甘迺迪的一本書,甘迺迪曾在訪問中表示上杉鷹山是他最景仰的日本政治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一 西鄉隆盛──新日本的創立者
1 一八六八年的日本維新
2 誕生、教育、啟示
3 維新革命中所擔任的角色
4 朝鮮問題
5 被當作反賊的西鄉隆盛
6 生活與人生觀
二 上杉鷹山──封建領主
1 封建制
2 人與事業
3 行政改革
4 產業改革
5 社會與道德的改革
6 為人處事
三 二宮尊德──農民聖者
1 本世紀初的日本農業
2 少年時期
3 能力試煉
4 個人的援助
5 其他公共事業
四 中江藤樹──村裡的老師
1 日本故有的教育
2 少年時代與自覺
3 景仰母親
4 近江的聖人
5 內心世界
五 日蓮上人──佛僧
1 日本的佛教
2 誕生與出家
3 黑暗的內與外
4 宣言
5 獨力對抗世間
6 劍難與流罪
7 最後的日子
8 人物評價
德文版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內村鑑三(1861-1930)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思想家,宗教家。學生時代在札幌農學校與新渡戶稻造為同學,於在學期間受洗。1884年留學美國,歸國後擔任教職。1891年於第一高等中學任教時,在教育勅語宣讀式上因為沒有敬禮而被迫辭職(不敬事件)。之後開始寫作,於1900年創刊雜誌《聖書之研究》。提倡不受特定教派或神學束縛、純粹以《聖經》為本的「無教會主義」。著有《求安錄》、《我如何成為基督》。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論》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