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5794422 |
定价 |
NT500 |
售价 |
RM78.10 |
优惠价 |
RM69.51 *
|
作者 |
石守謙,廖肇亨
|
出版社 |
允晨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03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東亞文化意象的研究是認識東亞諸國文化傳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中研院東亞文化意象研究團隊在石守謙院士的領導之下,透過此一計畫,深化對東亞諸國的歷史、宗教、商業、藝術、文學的認識。過去,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側重在中西文化交流,而海洋史的研究以經貿及商品經濟為主要著眼點,此本論文集從文化史層面探討東亞諸國的交流互動及其相關的文化生產,不但可與當前學界跨文化研究、旅行研究、翻譯研究等重要的研究趨勢相互呼應,同時也開發許多未來值得深入討論的文本與作品,拓展人文學術研究的視野。本計畫可謂跨文類、跨領域、跨國界的重要實驗,研究對象雖然側重在進入現代化歷程之前,但從東亞諸國往來互動,或許也能對現代性研究提供一個反省的視角。同時,對面對全球化挑戰的台灣,或許提供一個不同角度的觀照與啟發。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論
一、 中介者與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石守謙)
二、 中介、轉接與跨界—東亞文化意象形塑過程蠡探(廖肇亨)
藝術史
一、 十七、十八世紀東亞的奇觀山水—從中國到朝鮮的傳佈過程(石守謙)
二、 中國哲學的脈絡化與韓國美學—以朝鮮時代文人藝術中的草亭為例(李靜姬)
三、 中世東亞地區大畫面花鳥畫的意象—以狩野元信〈四季花鳥圖襖繪〉(大仙院)為中心(黃立芸)
四、 妙見菩薩圖像的變遷(林聖智)
五、 中日居士意象的形塑—中世維摩詰圖像的聖與俗(陳韻如)
歷史、文學
一、 日本的遣明船與禪僧(伊藤幸司)
二、 清代中期輸日商品的市場、流通與訊息傳遞—以商品的「商標」與「廣告」為線索(劉序楓)
三、 日本五山文學與黃庭堅—以「山谷抄」為中心(朱秋而)
四、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衣若芬)
五、 從「無風瘡惡疾」到「通和理中之劑」—從藥病書寫看近世東亞文化交流過程中的國族表徵與知識結構(廖肇亨)
六、 「芙蓉積雪千秋白」—十八世紀蘐園學派文士與朝鮮通信使的交流與競爭(藍弘岳)
英文摘要
圖版目錄
|
|
|
|
|
|
|
|
|
|
|
|
|
|
|
編者簡介
石守謙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過去的研究試圖以文化史角度,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前不同的理解。大致可分為探討畫史上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區域發展、中日交流與雅俗問題等,近五年研究上的新發展,則在於東亞山水畫史的開拓。
近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以及主題計畫「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重要著作有《風格與世變》(1996,簡體字版2008)、《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2010)、《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2012)。
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學、古典文學理論、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曾獲得中研院優秀年輕學者著作獎(2005),日本中國學會報特約(2009)撰述等榮譽。研究融鑄思想史、文學史、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為一體,彼此參照,相互發明,開發許多前人未及措意的重要研究課題。著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清禪林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忠義菩提:明清之際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編有《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研究論集》、《東亞文化意象的形塑》、《沈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譯有日本荒木見悟《佛教與儒教》。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