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0528831 |
定价 |
NT360 |
售价 |
RM56.30 |
优惠价 |
RM50.11 *
|
作者 |
梁漱溟
|
出版社 |
臺灣商務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00 页. 21.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這是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而後之第四本書。特別第四是銜接第三而作,第三本書一名《中國民族之前途》。我一向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為號召,因有《中國文化要義》之著述以求教於國人。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志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歷史,其文化。這本書主要在敘述我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見解,內容頗涉及各門學問。
何謂中國文化?它只是地理上某空間,歷史上某期間,那一大堆東西嗎?抑尚有其一種意義或精神可指?從上述中國文化個性之強來說,頗使人想見其植基深厚,故而發揮出來的乃如此堅卓偉大;其間從本到末,從表到裡,正必有一種意義或精神在。假若有的話,是不是可以指點出來,使大家洞然了悟其如是如是之故,而躍然有一生動的意義或精神,映於心目間?——本書《中國文化要義》就想試為進行這一工作。我相信全部中國文化是一個整體(至少其各部門各方面相連貫)。它為中國人所享用,亦出於中國人之所創造,復轉而陶鑄了中國人。它有許多許多特徵,被世人指目而數說。這些特徵究所從來,一一皆是難題,然而我企圖解答這些難題——所有難題,我都想要解答。不但此,我並想尋得其總根源,以一個根本理由解答之。這本書即一初步之嘗試。─《中國文化要義》第一章緒論
本書特色
「有思想,又且本著自己思想而行動的人」
紀念一代國學大師、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梁漱溟先生誕辰120周年
梁潄溟畢生三書《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人心與人生》《中國文化要義》
|
|
|
|
|
|
|
|
|
|
|
|
|
|
|
目錄
重印《中國文化要義》自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從中國人的家說起
第三章 集團生活的西方人
第四章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第七章 理性——人類的特徵
第八章 階級對立與職業分途
第九章 中國是否一國家
第十章 治道與治世
第十一章 循環於一治一亂而無革命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後之中國
第十四章 結論
編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
中國現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原名煥鼎,字壽銘,祖籍廣西桂林。一八九三年重陽生於北京,自幼即受半西化的教育。一九○六年,入北京順天中學。一九一二年,任《民國報》編輯、記者,參加同盟會。一九一七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一九二四年,辭去教職,聚徒講學於山東。一九二八年,提出改造社會的「鄉治」主張,翌年開辦河南村治學院,任教務長,後又主編北平《村治》月刊。
一九三一年,創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以鄒平、荷澤為實驗縣,主講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案;兩年後,接任該院院長。抗日戰爭期間,為團結抗日而奔走,曾參加發動「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隨後赴香港創辦《光明報》;還先後在重慶、成都、桂林等地講學,而在重慶北碚主辦勉仁書院。一九五○年,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九八四年,中國文化書院成立於北京,出任院務委員會主席。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三日逝世。代表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