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
|
Ü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 |
|
|
|
|
|
|
|
|
ISBN |
9786263937970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作者 |
亞瑟‧叔本華
|
译者 |
陳曉希 |
出版社 |
五南
|
出版日期 |
2025-05-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是叔本華於1813年撰寫完成,對經典邏輯中的充足理由律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於1847年大幅擴充和改寫重新出版,成為今日的版本。叔本華強調閱讀本書的必要性,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裡說如果沒有熟悉《四重根》一書,「那就不可能恰當地理解現在這本著作,而且那《四重根》研究的主題內容在此總是被預設著彷彿就包含在現在這本書裡」(WI xiv)。
叔本華認為,平常的世界由四類對象(即:現實對象;概念以及由這些概念組合而成的判斷;時間和空間;人類的行為)構成,它們都是表象。充足理由律則是指,事物皆有其如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釋。據此,平常世界的四類對象的存在都有其根據或理由,即存在着四種必然聯繫,每一種都構成充足理由律的一個根源,充足理由律因此便擁有了四重源根。人的行為動機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種形式,人的行為必有動機、從動機得到解釋,這便通向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彭文本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迄今有關充足理由律的最重要觀點概述
第三章 以往論證的缺陷和新論證的概述
第四章 論主體物件的第一個層次,以及在其中居支配地位的充足理由律形式
第五章 論主體物件的第二個層次,以及在其中居支配地位的充足理由律形式
第六章 論主體物件的第三個層次,以及在其中居支配地位的充足理由律形式
第七章 論主體物件的第四個層次,以及在其中居支配地位的充足理由律形式
第八章 總的論點和結論
人名索引
亞瑟‧叔本華年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亞瑟·叔本華(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
著名德國哲學家,著名的悲觀主義者、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包括尼采、瓦格納、托瑪斯·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影響極為深遠,是哲學史上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他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柏拉圖、康德、貝克萊。肯定康德,否定黑格爾。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等三本著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