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08079251 |
定价 |
RMB78.00 |
售价 |
RM85.80 |
优惠价 |
RM60.06 * (-30%)
|
作者 |
王東杰
|
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 |
2025-02-01 |
装订 |
平裝. 無.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為何說《大同書》是現代的?它與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關係是什麼?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烏托邦著作,《大同書》是康有為對未來社會的精心表達。 此前對《大同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創作年代、版本流變、思想來源和內容方面,本書則試圖表明,這一看似空想的著作,實際上深深地紮根於近代中國的改革歷程中,昭示出中國思想取向的一次重大轉折。
在細讀《大同書》文本的基礎上,作者重審“大同”觀念的沉浮、晚清大同觀念的重現及其與西方思想的關聯;分析《大同書》預設的理論前提,如其中隱含的視覺觀念、康有為的人性論與苦樂觀;繼而重點考察大同社會的“破壞”與“建設”方案,其脫離舊制走向大同的具體路徑、實際運營和制度設計等;最終概述康有為的理性主義規劃思維模型,並將《大同書》置於近代中國歷史的視野中,理解中國“現代性”的基本特徵。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導 言 理想的歷史與現實的可能
一、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力場中
二、歷史進步的終端
三、書寫“想像史”
四、如何重讀《大同書》
第一章 大同主義的興起與康有為的大同說
一、複數的“大同”與大同觀念的崛興
二、康有為大同說的形成
三、永遠的“未定稿”
第二章 《大同書》中的視覺性與方向感
一、那道俯視的目光
二、內外之別與平面視角的展開
三、熱和冷的交融
第三章 人性的“歷史化”與中國思想的轉向
一、“人道”:一個居中的位置
二、心物交融的共感網路
三、人性的歷史化
四、從善惡到苦樂
五、轉向“苦樂”
第四章 在大同之路上徘徊前行
一、以兵弭兵的“去國界”之旅
二、一波三折的“去形界”和“去家界”
三、“去種界”中的種族主義
四、“類”的解構與“仁”的限界
五、陰陽史觀
第五章 大同世界的生命、生產與生活
一、身體、權利與“天民”
二、生命週期管理
三、大地統計學與公有經濟
四、大同政治體系與時空重構
五、大同世界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 理性主義與“纖悉之治”
一、追求“纖悉之治”
二、“規劃社會”的思維模式
三、無法消化的“畸零”
四、走進歷史的單向街
結 論 規劃社會與中國的“現代性”
一、重審大同世界
二、為何說《大同書》是“現代”的
三、苦與樂的辯證法
附 錄
徵引文獻
後 記 |
|
|
|
|
|
|
|
|
|
|
|
|
|
|
王東杰
河南濮陽人,歷史學博士,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歷史·聲音·學問:近代中國文化的脈延與異變》《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鄉里的聖人:顏元與明清思想轉型》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