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的追尋(修訂新版):倫理學的心理學探究
|
|
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 |
|
|
|
|
|
|
|
|
ISBN |
9786263148147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优惠价 |
RM53.75 *
|
作者 |
埃里希.佛洛姆
|
译者 |
林宏濤 |
出版社 |
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5-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8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自我,是愛欲利己的理由,
還是開創潛能的動力?
《逃避自由》續篇,佛洛姆人本倫理學經典
歸納現代人五種性格原型,認識自己
人只要活著就必須擁有創造性,發揮潛能。
不為別的,而是為了自己。
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成為一個人。
本書可視為《逃避自由》的續篇,為現代人孤獨不安的心理困境提出積極正向的解決之道,將觸角伸展至人生面的整體觀照,是理解佛洛姆思想的重要書單之一。
承繼《逃避自由》的論述:現代人缺乏心理資源來應對個體化和社會化之後的孤單不安狀態,因此寧願放棄自由,將決定權奉還給各種權威。佛洛姆強調個人的幸福快樂不假外求,必須落實到自己本然的性格與潛能,並發揮創造力,如此才能體現真正的自我。同時,以健康人性為基礎所衍生的道德倫理和價值判斷,必然能夠引導全人類走向良善的面向,開創利己利人的社會文明。
本書也是「性格學」方面的重要著作。佛洛姆歸納出五種現代人的性格原型,包括「接受型取向」、「剝削型取向」、「囤積型取向」、「市場型取向」與「創造性取向」,前四者都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現代社會不良影響而塑造出來的負面性格,唯有最後一種「創造性取向」,是健康人生不可或缺的特質。
佛洛姆重申「人本倫理」的價值,闡明社會倫理的規範應以人性為基礎來發展,他將倫理議題重新融入心理學的探究,說明人本主義倫理學的價值即在證明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以及愛人的能力。書中認識自我,努力做自己,為自己而活的論點,為茫然失序的現代人找到了成就美好人生的明確方向。
專文導讀
周偉航(哲學博士)
好評推薦
葉啟政(前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南方朔(社會觀察家)
湯舒雯(作家)
迷人的價值,含意深遠! ——《星期六評論》(Saturday Review)
激勵人心且思想豐富……佛洛姆的學說在哲學和心理學領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就連普通的門外漢也能從中獲益!——《倫理學期刊》(Ethics)
佛洛姆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獨創性且大無畏的思想家。——《紐約時報》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才要出發去找答案◎周偉航
前言
第一章:問題
第二章:人本主義的倫理學——生活藝術的應用科學
一、人本主義倫理學和威權主義倫理學
二、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倫理學
三、人的科學
四、人本主義倫理學的傳統
五、倫理學和精神分析
第三章 人性和性格
一、人的處境
二、人格
第四章:人本主義倫理學的難題
一、自私、愛己和利己
二、良知,人的回歸自我
三、快樂和幸福
四、信仰作為性格特徵
五、人的道德力量
六、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的倫理學,普世性和社會內部的倫理學
第五章 今日的道德難題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深遠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剖析》、《擁有還是存在?》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譯者簡介
林宏濤
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等作品。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