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記錄了馬賽爾對人類處境的哲思,他原是觀念論哲學家,在兩次世界大戰的世紀悲劇中,親眼見證了真實而深刻的他人之苦,從此揚棄了“我”,走向了“我們”的哲學,從知識論過渡到存有論。 馬賽爾認為,死亡的真正問題不在死亡本身,而在“親人之死”。死亡不能和“愛的奧秘”分開。我們與所愛的人有密切的關係,每一個人都是他所愛之人的集合體。每一個“我”本質上都是“我們”,因為“我與你”是內在於主體、實存於主體最深處的關係。因此,馬賽爾肯定親人不死,“我與你”之臨在關係恒久綿延,這是愛與忠信克服死亡的保證;會死的只是“他”或“它”,而“你”是不死的,因為臨在是永恆的。
總序 哲學經典翻譯是一項艱巨的學術事業/1 序言/齊奧朗/1 2025年版譯序/1 2021年版譯序/1 前言(1959)/1 我的基本進言(1937)/1 形上日記(1938—1943)/19 巴黎,1938年1月/21 巴黎,1939年4月24日/29 巴黎,1939年4月25日/33 巴黎,1939年4月26日/35 巴黎,1939年4月30日/36 里昂,1940年12月10日/37 里昂,1940年12月11日/40 里昂,1940年12月12日/45 蒙塔納(Montana),1940年12月21日/47 蒙塔納,1940年12月23日/52 蒙塔納,1940年耶誕節/54 蒙塔納,1940年12月31日/56 里昂,1941年1月2日,傍晚/58 蒙佩里耶,1941年1月22日/59 蒙佩里耶,1941年2月25日/60 蒙佩里耶,1941年2月27日/63 1958年12月加寫的注/65 勒皮埃克(Le Peuch),1942年5月19日/67 勒皮埃克,1942年5月20日/71 勒皮埃克,1942年5月31日/73 勒皮埃克,1942年6月1日/74 勒皮埃克,1943年1月23日/86 勒皮埃克,1943年1月24日/87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7日/88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8日/89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9日/91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0日/94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2日/96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3日/97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4日/98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日/9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5日/102 勒皮埃克,1943年3月6日/104 勒皮埃克,1943年3月7日/105 勒皮埃克,1943年3月8日/10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2日/10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3日/110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4日/112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5日/114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6日/11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4日/118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5日/11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6日/120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7日/123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9日/125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0日/12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1日/128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日/13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3日/132 勒皮埃克,1943年4月7日/133 勒皮埃克,1943年4月8日/136 勒皮埃克,1943年4月9日/138 孔克(Conques),1943年4月12日/141 孔克,1943年4月13日/142 孔克,1943年4月15日/145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6日/147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7日/15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8日/153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9日/155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2日/156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6日/158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8日/16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30日/16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日/165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日/16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3日/17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4日/174 勒皮埃克,1943年5月5日/17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6日/18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7日/183 目 錄 勒皮埃克,1943年5月9日/190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0日/19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2日/196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3日/19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4日/19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5日/20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7日/202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9日/205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0日/207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1日/20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2日/20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3日/210 巴黎,1943年5月31日/211 巴黎,1943年6月1日/213 1959年1月17日補記/215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日/21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3日/21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4日/22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5日/22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6日/23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7日/237 勒皮埃克,1943年8月8日/242 勒皮埃克,1943年8月9日/24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0日/24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1日/248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3日/24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4日/251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5日/25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6日/255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9日/25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0日/257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2日/258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3日/261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5日/264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6日/26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7日/267 臨在與不死(1951)/269 《無底洞》未完成劇本(1919年3月)/陸達誠 徐嘉俊 譯/287 第一場/290 第二場/295 第三場/298 第四場/307 第五場/309 第六場/315 第七場/319 第八場/324 第九場/328 第十場/332 第十一場/335 第十二場/347 第十三場/349 第十四場/352 附錄:《無底洞》劇本導讀/林靜宜/353 延伸閱讀/394
加布里埃爾·馬賽爾(Gabriel Marcel,1889—1973) 與海德格尓、雅斯貝爾斯、薩特並列20世紀四大存在哲學大師的法國哲學家,影響深遠。其哲學奠定後來梅洛-龐蒂的知覺/身體現象學,詮釋現象學巨擘保羅·利科亦視其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與有》《臨在與不死》《論人的尊嚴》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