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十論:本土社會的制度、文化及其變革 (全新增訂版)
|
|
|
|
|
|
|
|
|
ISBN |
9789888912254 |
定价 |
NT620 |
售价 |
RM96.90 |
优惠价 |
RM86.24 *
|
作者 |
秦暉
|
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 |
2025-05-1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98 页. 24.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對於「反封建」「平等」這類「關鍵詞」在歷史文化進程中演變過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對傳統社會與文化本身的結構性研究。筆者不滿於過去流行的「租佃神話」和「宗族神話」,主張在社會—經濟分析與思想—文化分析的綜合與融會中把握傳統時代真正具有規定性的那些規則,跳出「反儒」與「尊儒」對峙的傳統觀之爭,在社會結構上擺脫大共同體本位的傳統桎梏而走向公民社會,在文化—象徵符號體系中主張「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以「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人格與現代制度安排來消除那種專制制度下强權—犬儒互補的人格弊病。 |
|
|
|
|
|
|
|
|
|
|
|
|
|
|
目錄
一 傳統中華帝國的鄉村基層控制:漢唐間的鄉村組織
二 中國經濟史上的怪圈:「抑兼併」與「不抑兼併」
三 「大共同體本位」與傳統中國社會:兼論中國走向公民社會之路
四 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的若干問題
五 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典籍與行爲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六 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七 誰,面向哪個東方?
——評弗蘭克《重新面向東方》,兼論所謂「西方中心論」問題
八 公社之謎:農業集體化的再認識
九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集體化=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演變與發展
十 從sama到equality:漢語「平等」一詞的所指演變
附錄一 瑞士之路—「森林州」之行札記
附錄二 「楊近墨遠」與「為父絕君」:古儒的國—家觀及其演變
附錄三 從黃宗羲到譚嗣同: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脈相承
附錄四 羣己權界:個人價值整合成社會價值的關鍵
附錄五 科舉官僚制的技術、制度與政治哲學涵義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秦暉
歷史學家、經濟學家, 198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員,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縱跨農民史、經濟史、政治史與公益史等,著作有《政府與企業以外的現代化》《田園詩與狂想曲》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