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平濠記:謀略、膽識、心學,王陽明平叛寧王的真實紀實
|
|
|
|
|
|
|
|
|
ISBN |
9786264281294 |
定价 |
NT399 |
售价 |
RM62.30 |
优惠价 |
RM55.45 *
|
作者 |
徐泉華
|
出版社 |
複刻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5-14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98 页. 23.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在風雲詭譎的明朝正德年間,
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劍指南京,天下動盪。
然而,王陽明憑藉非凡智慧,僅率四萬兵力,
便在三十五日內平定亂事,創造軍事史奇蹟……
▎朱宸濠提前起事,孫德成嚴詞斥責
王陽明如果早動身幾天,在朱宸濠生日那天前來慶賀,或者今天一同參加答謝宴會,那之後明朝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然而王陽明畢竟沒有進入寧王府,歷史當然也不可能有假設。
王陽明的計議謀慮之深奧,才具氣概之遠大,不是通常的情理所能測識到的。司馬遷曾經說過: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
所以,當寧王朱宸濠聘請王陽明去講學,王陽明假裝不拒絕,派了自己的弟子冀元亨去。不拒絕他,就是為了等待機會有所作為。讓寧王當時積儲糧食,訓練士兵,寧可不讓寧王產生懷疑,而使他增加罪孽。
▎武宗大怒抄錢寧,陽明真情感北軍
張永對託病在淨慈寺的王陽明說,根據目前的形勢,你還是去江西為上策。王陽明認為張永說得對,就再返江西。
王陽明回到南昌,許泰、張忠等已先到。太監張忠等懷恨王陽明沒有把朱宸濠交給他們,因此縱容北軍侮辱王陽明,有人直呼王陽明的名,進行謾罵。
王陽明不但不被他們的言行所激怒,而且越加撫慰優待他們。有人病了給藥,有人死了給棺材,在道路上遇到有人死去,一定停車慰問很久才離開。
北軍說「還是王都堂愛我們」,因此再沒有侮辱王陽明的人了。
▎武宗移駕入皇宮,陽明始揭致良知
王陽明對弟子說:「世上的君子,只要致力於追求其良知,則自然能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了,這樣要讓天下不安定,也不可能了。」
王陽明的學說,發展和創新了儒學新的高峰──程朱理學。學說的四個分支──性即理說、知行合一說、致良知說、萬物一體說、互相連繫,有機結合,形成系統而完整的思想體系,其間用「心」一以貫之。心即性,性即理。研究的對象,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就是社會倫理道德。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十一月二十五日,越過梅嶺,到達南安。上船時,南安推官、門人周積來看望先生。王陽明坐起,咳喘不已。慢慢地說:「近來講學如何?」
周積以政務的事情予以回答。接著就問:「病情如何?」
王陽明說:「病勢非常嚴重,未死,只是一口氣罷了。」
周積退出,請大夫來診斷,開藥方。
二十八日晚,船靠岸停泊,王陽明問:「何地?」
陪伴的人說:「青龍鋪。」
第二天,先生召周積進入。過了好久,張開眼睛說:「我去矣!」
周積哭著,眼淚紛紛落下,問:「有什麼遺言?」
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不一會兒,瞑目而逝。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記錄明代正德年間寧王之亂的歷史紀實作品,無任何虛構人物或情節,完全取材於地方志、奏疏、詩文。書中詳細描繪王陽明如何以寡敵眾,憑藉高超軍事才能與智謀,迅速平定叛亂,並融入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學思想,使軍事行動與儒家哲學相結合。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內容提要
引子
第一部 豐城聞變
第一章 孫德成整軍固城,朱宸濠大肆歌功
第二章 創辦社學移風易俗,刊刻古籍以正本清源
第三章 王陽明潛心聖學,楊廷和立志功名
第四章 請辭歸田倡導聖學,留旗牌防範亂事
第五章 劉養正試探陽明,冀元亨勸諫宸濠
第六章 奉旨履新赴任,葉芳預作安排
第七章 蕭御史上疏揭變,伶官通敵遭抄家
第八章 楊廷和效法先朝,奏請革除寧王衛兵
第九章 朱宸濠提前起兵,孫德成嚴詞斥責
第十章 忠臣捨命報國,三司高官遭囚禁
第十一章 知府懼事避廬山,叛軍橫行占南康
第十二章 塗承奉再奪九江,伍知府吉安起兵
第十三章 湛若水憂心陽明,王陽明痛悼徐愛
第十四章 假傳火牌應變,乘北風急返吉安
第十五章 臨危不亂,夜行漁船不忘羅蓋
第二部 反間疑計
第一章 拖延寧王,夜設疑計共謀起兵
第二章 連夜撫民入吉安,急調贛兵嚴布防
第三章 連環反間疑雲生,密信傳遞擾人心
第四章 奏報叛亂,王陽明上疏請討
第五章 籌措軍餉,調兵鄰省作後援
第六章 王懋中率官盟誓,陽明再呈奏疏
第七章 安撫人心,告示張貼添新疑
第八章 乘機講學論道,布防全省安定民心
第九章 偽檄四散,胡通判擒獲儀賓
第十章 察災情謹慎應變,接奏疏兵部命將
第十一章 季教被捕,陽明因偽檄遭怨恨
第十二章 武宗決意親征,大臣冒死力勸
第十三章 命御史適時進剿,籌備糧草備省城
第十四章 信峒酋計策未疑,葉芳奉命執行
第三部 寧王就擒
第一章 分兵舊墳廠,義軍會師樟樹鎮
第二章 解安慶圍困,以圍魏救趙攻南昌
第三章 頒布告示動搖軍心,義軍誓師出征
第四章 嚴明軍紀,入省城先撫百姓
第五章 木牌藏機巧,仁義安葬宮眷
第六章 四路圍剿叛軍,捷報傳遍江西
第七章 楊都督停調狼兵,伍知府失去先機
第八章 文定擊潰先遣軍,宸濠潰逃黃家渡
第九章 王陽明分兵攻城,伍文定火燒鬍鬚
第十章 失城再奪,各官爭功,陽明上疏陳奏
第十一章 官軍頒免死牌,叛軍退守樵舍鎮
第十二章 朱宸濠三日內就擒,周期雍抵贛
第四部 謹候回宮
第一章 哀婁妃投江,葉芳歸峒享樂
第二章 分兵剿滅殘敵,上疏請寬免賦稅
第三章 捷報上呈,陽明為將士請功賞
第四章 武宗誤期小劉會,陽明怒拒獻宸濠
第五章 阻六師入江西,令衙門安撫軍民
第六章 星夜經玉山縣城,連夜晉見太監張永
第七章 楊一清阻宮門,王陽明託病居寺
第八章 武宗大怒抄錢寧,陽明坦蕩感北軍
第九章 返贛州睹民疾苦,上疏請罪自劾
第十章 想歸隱而心難安,深思時局危機
第十一章 探求道德本心,不拘泥於孔孟之言
第十二章 江彬暗察動靜,陽明坦然持本性
第十三章 再上疏請昭雪,江西捷報傳京城
第十四章 王銀奇拜師,舒芬律呂稱弟子
第十五章 武宗移駕回宮,陽明倡導「致良知」
第十六章 聖學傳承,紀念象山,論道辨證
第十七章 嘉靖繼位,王守仁受封新建伯
第十八章 星落青龍鋪,英魂歸越中洪溪
尾聲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徐泉華
長期從事地方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潛心研究王陽明多年,曾與人合著《認識王陽明》,點校《王陽明文獻》、《餘姚三哲紀念集》,譯註《餘姚舊志人物》(共四冊)等。近年又撰寫《王陽明與弟子》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