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談藝術審美──墨一點,河山萬里:濃淡枯潤皆是學問,從水墨之間,領悟審美的真諦與生活的藝術
|
|
|
|
|
|
|
|
|
ISBN |
9786264281300 |
定价 |
NT550 |
售价 |
RM85.90 |
优惠价 |
RM76.45 *
|
作者 |
傅抱石
|
出版社 |
複刻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5-14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184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一筆勾雲煙,半紙寫江山
留白之間,藏著風、水與歲月
墨不語,卻道盡千百首無聲的詩
⚑ 審美的重要性
本書是一部探討美學價值與藝術影響力的作品,從個人視角延伸至社會層面,強調審美不僅是個人喜好,更是影響文化與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審美如何塑造個人品味、文化自信,甚至影響社會的價值觀與文明進程。
⚑ 筆力之美
書中特別關注筆力在水墨畫中的關鍵地位。透過對顧愷之、趙望雲、豐子愷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剖析,闡述筆力如何影響畫作的生命力與精神內涵。畫風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感,更是一種表達文化精神的方式。書中也提到水墨畫與書法的關聯性,認為真正的藝術應該具備內在力量,而非流於表面裝飾。
⚑ 社會責任與審美教育
本書不僅關注藝術創作,也討論藝術的社會功能,強調藝術家應該貼近現實,選擇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才能創造真正能感動人心的作品。托爾斯泰曾提出「藝術應為大眾服務」,作者亦持類似觀點,認為高尚的藝術不應僅限於少數人理解,而是應該讓更多人產生共鳴。因此,民眾的審美教育至關重要,應從小培養欣賞藝術的能力,使藝術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元素。
⚑ 跨領域影響
書中詳細探討了不同藝術形式,並分析各類藝術的獨特性與表現方式。作者強調藝術的跨領域影響,如繪畫與詩歌的結合、戲劇與文學的融合等,顯示出藝術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延展性。
⚑ 將審美融入日常
除了探討純粹的藝術形式,本書也論及「生活藝術化」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審美不應只是停留在畫廊或博物館,而應當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包括衣著、飲食、建築、家居設計乃至城市規劃。書中指出,擁有良好審美的人會在生活中尋求和諧與秩序,使日常環境變得更富詩意與美感,從而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 美的本質
書中最後回歸「美的本質」,提出藝術的終極價值不僅在於娛樂,更關乎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它能夠啟發人的思想、陶冶性情,使人從庸碌的現實中找到精神慰藉。因此,審美能力並非可有可無,而是影響個人修養、文化高度乃至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
本書特色
本書強調審美對個人生活、文化發展及社會影響的重要性。書中不僅探討水墨畫的筆法、氣韻與審美觀,還涉及藝術與人生的關聯,強調藝術應貼近民眾,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書中強調藝術欣賞力的培養與生活藝術化的必要。全書兼具理論深度與感性啟發,引導讀者重新審視日常美學,提升對藝術與人生的理解。
|
|
|
|
|
|
|
|
|
|
|
|
|
|
|
目錄
代序 傅抱石先生的畫
美的追尋
如何欣賞藝術
藝術與藝人
畫學
中國畫論古今
人物畫
理解和欣賞
關於元四家
生花妙筆
關於山水畫創作
關於山水畫寫生
東北雜憶
壬午,重慶畫展自序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傅抱石
近現代著名水墨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論家,擅長山水畫,創立獨特的「抱石皴」畫法,以筆墨縱橫、氣勢磅礴的風格聞名。早年赴日留學,專研美術史與東洋畫,投身水墨畫研究與創作,並致力於藝術教育。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