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E9786269943357 |
定价 |
NT595 |
售价 |
RM92.23 |
作者 |
蘇立文
|
出版社 |
一卷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4-29 |
库存量 |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
|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藝術史入門必備★
享譽國際的權威學者蘇立文經典之作!
歷經四十年擴充與更新,刷新實用性!
至今擔當美國大學與研究所用書重任!
最新第六版‧最終修訂版
依時間軸推進,涵蓋從遠古到現代的中國藝術發展
廣度 × 深度 × 完整度
認識中國藝術的各個時代與各個領域
最佳工具書
作者Michael Sullivan,中文名蘇立文,在「中國藝術史」領域是享譽國際的權威學者。曾在劍橋大學、史丹福大學任教,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榮譽退休院士。
《中國藝術史》是蘇立文傳世之作,也是「中國藝術史」經典,牛津、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的中國藝術史課程指定用書,至今仍在美國擔當大學與研究所教科書重任。此次推出的最新版本(第六版)為最終修訂版,由牛津大學副教授、牛津大學阿須摩林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員馬熙樂 (Shelagh Vainker) 協助改版。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不是把相關主題集中講述,而是依中國歷史的時間軸,從遠古的舊石器時代到現代,連續性的講述關於中國藝術一路發展的故事,剖析器物、繪畫、書法、建築等門類,在各個時期的表現形式、特點,以及與其他文明的互動。作者將藝術作品置於廣闊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中討論,強調藝術的主體性,倡導回歸藝術本身來理解藝術史的演變。全書以引人入勝、清晰易懂的風格寫成,一般讀者及藝術史學生都可以輕鬆理解。
新版與舊版的差異包括:一、反映新的考古發現,二、以更多篇幅關注書法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三、增加對女性藝術家作品的討論,四、更新藝術品歸屬資訊與年代標註,五、修訂參考文獻,六、視覺增強,更新地圖以及新增約一百幅彩色圖片 (全書共計四百多幅彩色圖片)。
新版增補了近年中國考古發掘的重大發現。例如,八○年代的舊版對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描述,僅及於彩陶文化與黑陶文化。如今的新版則包含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青銅時期)等重大考古發現,刷新我們對中國新石器時代及上古史的認識。在青銅器方面,新版將青銅器由最早的形式出現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到鄭州二里岡,以至安陽時期的發展到全盛時期,井然有序的羅列出青銅器發展的脈絡與遺址,印證學者羅樾(Max Loehr)最負盛名的「商代青銅器可依其裝飾風格分為五期」的理論,而且作者清晰列出這五個時期的饕餮紋飾圖形,並依考古發現,將羅樾「五期依序先後發生的風格」,修正為「也有例外」。例如安陽時期婦好墓中的器形,同時具備三、四、五期三種風格。日後當讀者進入博物館參觀青銅器時,便有能力分辨出商代器皿的早中晚期,親身領略藝術史「風格分析」的妙用。
在歷代畫家作品選件方面,新版納入近年學界討論較多的作品及研究成果。對於陶瓷、工藝與建築的介紹也都汰舊換新,包含近年的考古發現,例如汝窯的遺址,外銷貿易瓷的途徑等等,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東西藝術交流的歷史,以及相互交流所帶來的影響。
本書歷經多次改版,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放眼世界,它仍是內容最全面、讀者最多、藝術史學生最廣泛使用的中國藝術史入門書,也是認識中國藝術的各個時代、各個領域,最佳的一本工具書。
本書特色
★最經典的入門書
牛津、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中國藝術史」課程指定用書。
★大師最新修訂版
數十年來幾經增補修訂,最新版本納入新的考古發現、增訂內容,並將時間軸延伸至當代中國藝術,亦新增對女性藝術家作品的討論。
★知識學習與文物鑑賞並行
全書收錄器物、繪畫、書法等精品圖片逾四百幅,讓讀者在學習歷史、藝術發展、藝術家風格等知識的同時,欣賞到青銅器、繪畫、書法、雕塑等歷朝歷代各類藝術傑作。
★專家審訂、校改
全書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系博士馮幼衡教授審校、改譯,提升內容、圖像、翻譯的正確性與專業性。
作者簡介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漢學家、藝術史學者、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榮譽退休院士。曾在劍橋大學、史丹佛大學等多所院校和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及研究,獲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古根漢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多所機構頒發的多項榮譽。
蘇立文於一九四○年代首次前往中國,開始接觸中國藝術,此後一直與幾代中國藝術家及諸多藝術機構來往密切。畢生專注於中國藝術的研究與講學,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國現代藝術的西方學者之一,被譽為「藝術界的馬可・波羅」。
著有《中國藝術史》(The Arts of China)、《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東西方藝術的交會》(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等多部具有專業權威性與影響力的藝術史專著。
協助改版/馬熙樂 (Shelagh Vainker)
牛津大學副教授,牛津大學阿須摩林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員,協助本書改版。
譯者與審訂者簡介
馮幼衡 / 審校.改譯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系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退休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藝術史、中國書畫史、張大千繪畫。早年曾任張大千私人祕書、任職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並曾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藝術系、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著有:《借古開今:張大千的藝術之旅》、《形象之外: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1950-1983》、《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等書。
徐 堅 / 原譯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系、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部進修。曾任美國巴德學院訪問助理教授、法國高等人文和社會科學基金會愛馬仕學人、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研究領域包括東亞和東南亞青銅時代考古學和藝術史、考古學史和考古學理論、新博物館學、物質文化研究和文化遺產研究。
目錄列表:目錄 封面 第六版序/蘇立文 審定序/馮幼衡 1 歷史文明的曙光 2 青銅時代早期:商與西周 3 東周藝術 4 秦漢藝術 5 三國與魏晉南北朝藝術 6 隋唐藝術 7 五代與兩宋藝術 8 元代藝術 9 明代藝術 10 清代藝術 11 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藝術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版權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