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1章 緒論 001 1.1工業副產氣的來源與種類 002 1.1.1工業副產氣的來源 002 1.1.2工業副產氣的種類 002 1.2工業副產氣的排放與利用狀況 003 1.2.1國內工業副產氣的排放與利用狀況 003 1.2.2國外工業副產氣的排放與利用狀況 010 1.3工業副產氣利用的相關產業政策 011 1.4工業副產氣利用與碳減排 011 1.4.1工業副產氣碳排放概況 012 1.4.2工業副產氣資源化利用與碳減排分析 013 1.4.3工業副產氣資源化利用與碳減排展望 015 參考文獻 016 第2章 焦爐煤氣 018 2.1焦爐煤氣的性質特點與現狀 019 2.1.1焦爐煤氣的性質特點 019 2.1.2中國焦爐煤氣現狀 020 2.2焦爐煤氣利用關鍵技術 022 2.2.1淨化技術 022 2.2.2壓縮技術 034 2.2.3轉化及變換工藝 036 2.2.4分離技術 041 2.3焦爐煤氣制氫 043 2.3.1氫氣提純與標準要求 043 2.3.2焦爐煤氣變壓吸附制氫工藝 044 2.4焦爐煤氣制甲醇 048 2.4.1甲醇製備技術 048 2.4.2焦爐煤氣制甲醇工藝 054 2.5焦爐煤氣制天然氣 056 2.5.1焦爐煤氣制天然氣工藝 057 2.5.2焦爐煤氣制天然氣路線優勢與產業展望 068 2.6焦爐煤氣制合成氨 070 2.6.1合成氨生產技術 070 2.6.2焦爐煤氣制合成氨工藝 072 2.6.3焦爐煤氣制合成氨路線優勢與展望 075 2.7焦爐煤氣制乙醇 075 2.7.1乙醇合成技術 075 2.7.2焦爐煤氣制乙醇工藝 081 2.7.3乙醇下游產業鏈展望 090 2.8焦爐煤氣綜合利用 092 2.8.1焦爐煤氣多聯產利用技術 092 2.8.2焦爐煤氣制合成氣及下游高值化學品展望 094 2.9焦爐煤氣與二氧化碳綜合利用 098 2.9.1焦爐煤氣補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氣 098 2.9.2焦爐煤氣補二氧化碳制甲醇 101 2.9.3焦爐煤氣補二氧化碳制LNG 103 2.9.4焦爐煤氣補二氧化碳技術路線意義及展望 104 參考文獻 105 第3章 低階煤熱解氣 110 3.1低階煤熱解氣的種類、性質特點及排放利用現狀 111 3.1.1高氮低階煤熱解氣(蘭炭尾氣) 111 3.1.2低氮低階煤熱解氣 112 3.1.3低階煤熱解氣的特點 113 3.1.4中國低階煤熱解氣的排放和利用現狀 113 3.2低階煤熱解氣資源化綜合利用途徑 114 3.3低階煤熱解氣制氫 115 3.3.1低階煤熱解氣直接提氫 115 3.3.2低階煤熱解氣變換提氫 118 3.3.3低階煤熱解氣轉化制氫 120 3.3.4熱解氣制氫綜合計算資料比較 123 3.4低階煤熱解氣制天然氣 124 3.4.1低階煤熱解氣制天然氣典型工藝路線 124 3.4.2低階煤熱解氣完全甲烷化制天然氣 125 3.4.3低階煤熱解氣部分甲烷化制天然氣 128 3.4.4低階煤熱解氣無甲烷化制天然氣 130 3.5低階煤熱解氣制低碳化學品合成氣 133 3.5.1低階煤熱解氣常規轉化制化學品合成氣 133 3.5.2低階煤熱解氣帶CO2 迴圈的轉化制化學品合成氣 136 3.6低階煤熱解氣制合成氨 139 3.6.1低階煤熱解氣變換工藝制合成氨 140 3.6.2低階煤熱解氣轉化工藝制合成氨 142 3.6.3低階煤熱解氣制合成氨綜合計算資料比較 145 3.7結語與展望 145 參考文獻 146 第4章 煉廠氣 147 4.1煉廠氣的種類及特點 148 4.1.1催化裂化幹氣 148 4.1.2延遲焦化尾氣 149 4.1.3催化重整尾氣 150 4.1.4其他富氫氣源 152 4.2中國煉廠氣排放現狀 153 4.2.1排放情況 153 4.2.2利用情況 154 4.3煉廠氣制氫 155 4.3.1煉廠氣制氫工藝 155 4.3.2煉廠氣制燃料電池用氫氣工藝 158 4.3.3煉廠氣制氫工業應用 158 4.4煉廠氣回收碳二資源 161 4.4.1碳二回收技術 161 4.4.2吸附法回收碳二工藝 162 4.4.3煉廠氣回收碳二工業應用 165 4.5煉廠氣綜合利用展望 167 4.5.1煉廠氣制氫發展與展望 167 4.5.2煉廠氣回收碳二發展與展望 168 4.5.3水合物分離技術 169 參考文獻 170 第5章 轉爐氣、高爐氣 172 5.1轉爐氣、高爐氣的性質及特點 173 5.1.1轉爐氣 173 5.1.2高爐氣 174 5.2中國轉爐氣、高爐氣排放及利用現狀 175 5.2.1排放量綜述 175 5.2.2排放分佈現狀 176 5.2.3利用現狀 177 5.3轉爐氣、高爐氣資源化利用 178 5.3.1淨化技術 178 5.3.2轉爐氣分離提純一氧化碳 182 5.3.3轉爐氣制化學品 184 5.3.4高爐氣富化技術 186 5.3.5高爐氣制合成氨 187 5.4轉爐氣、高爐氣應用展望 189 5.4.1探索氫冶金等新興的低碳技術 189 5.4.2通過技術耦合製備化學品 190 5.4.3開發優質吸附劑或吸收劑,高收率提取高價值氣體 190 5.4.4開發低能耗、低成本的新技術 191 參考文獻 192 第6章 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 193 6.1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的來源及特點 194 6.1.1電石爐尾氣的來源及特點 194 6.1.2黃磷尾氣的來源及特點 196 6.2中國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排放現狀 197 6.2.1電石爐尾氣排放及分佈情況 197 6.2.2黃磷尾氣排放及分佈情況 199 6.3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利用關鍵技術 201 6.3.1電石爐尾氣利用關鍵技術 201 6.3.2黃磷尾氣利用關鍵技術 204 6.4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的工業應用 205 6.4.1典型的CO 利用技術 207 6.4.2電石爐尾氣制甲醇工程案例1 208 6.4.3電石爐尾氣制甲醇工程案例2 211 6.4.4黃磷尾氣制甲酸工程案例 216 6.5電石爐尾氣、黃磷尾氣利用展望 218 參考文獻 219 第7章 氯堿副產氣、氯酸鈉副產氣 221 7.1氯堿副產氣、氯酸鈉副產氣的特點及現狀 222 7.1.1氯堿副產氣、氯酸鈉副產氣的種類與特點 223 7.1.2氯堿副產氣、氯酸鈉副產氣現狀 224 7.2氯堿副產氣、氯酸鈉副產氣利用的關鍵技術 225 7.2.1淨化技術 225 7.2.2分離技術 226 7.3氯乙烯精餾尾氣回收氯乙烯、乙炔和氫氣 228 7.3.1氯乙烯尾氣回收技術的發展 228 7.3.2典型氯乙烯精餾尾氣回收工藝 229 7.3.3氯乙烯精餾尾氣資源化利用的經濟評價 232 7.4副產氣中氫氣的純化與工業應用 232 7.4.1氯堿副產氫氣的純化 233 7.4.2氯酸鈉副產氫氣的純化 235 7.5副產氫氣資源化利用與碳減排的展望 237 7.5.1發展規模化的氫能產業 237 7.5.2副產氫氣與一氧化碳合成有機化學品 237 7.5.3實現二氧化碳化學利用與碳減排 238 參考文獻 239 第8章 沼氣、填埋氣、煤層氣 240 8.1沼氣、填埋氣、煤層氣的組成特點及利用現狀 241 8.1.1沼氣、填埋氣、煤層氣的組成特點 241 8.1.2沼氣、填埋氣、煤層氣的利用現狀 242 8.2沼氣、填埋氣、煤層氣利用關鍵技術 244 8.2.1淨化技術 244 8.2.2分離技術 245 8.3沼氣、填埋氣提濃制天然氣工業應用 247 8.3.1典型工藝流程 247 8.3.2工業應用實例 248 8.4煤層氣工業應用 249 8.4.1典型工藝流程 249 8.4.2煤層氣工業應用實例 249 8.5沼氣、填埋氣、煤層氣利用展望 250 參考文獻 251 第9章 甲醇弛放氣、合成氨弛放氣、丙烷脫氫尾氣 252 9.1排放氣的種類及特點 253 9.1.1甲醇弛放氣 253 9.1.2合成氨弛放氣 255 9.1.3丙烷脫氫尾氣 256 9.2甲醇弛放氣利用 259 9.2.1甲醇弛放氣制氫 259 9.2.2甲醇弛放氣合成甲醇 260 9.2.3甲醇弛放氣合成氨 260 9.3合成氨弛放氣利用 261 9.3.1合成氨弛放氣制氫技術 261 9.3.2典型案例 263 9.4丙烷脫氫尾氣利用 263 9.5排放氣利用展望 264 9.5.1富氫排放氣耦合多級高效利用 264 9.5.2富氫排放氣大型化開發和應用 265 參考文獻 266 第10章 含硫工業尾氣 267 10.1含硫工業排放氣現狀及特點 268 10.2含硫工業尾氣淨化 269 10.2.1含硫工業尾氣淨化技術 269 10.2.2含硫工業尾氣淨化展望 288 10.3含硫工業尾氣資源化利用 289 10.3.1硫黃生產技術 289 10.3.2合成化學品技術 293 10.3.3含硫工業尾氣資源化利用展望 297 參考文獻 297 第11章 煙道氣、發酵氣等富二氧化碳氣 299 11.1富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現狀及特點 300 11.2二氧化碳捕集技術 301 11.2.1物理吸收法 301 11.2.2膜分離法 302 11.2.3低溫精餾法 303 11.2.4化學吸收法 303 11.2.5變壓吸附法 306 11.3二氧化碳利用技術 313 11.3.1化學品合成技術 313 11.3.2採油應用 319 11.4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展望 321 參考文獻 321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