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32190119 |
定价 |
RMB68.00 |
售价 |
RM74.80 |
优惠价 |
RM52.36 * (-30%)
|
作者 |
施愛東
|
出版社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4-07-01 |
装订 |
平裝. 393 页.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傳統學術史多為思想史、發展史或者編年史。當我們借助“發展”和“進步”的眼光來回望一個學科的學術歷程時,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常規預設,比如:學術發展是在傳統繼承基礎上的學術創新,學術發展是沿著一條從低往高、後出轉精的道路不斷前進的,學者的學術影響力與他的學術貢獻大致成正比,等等。在這些預設之下,成王敗寇,能夠進入學術史大門的永遠只是極少數知名學者,而絕大多數普通學者都被排斥在了學術史的大門之外。可是,只要我們換一種眼光,參照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思想方式,把學術研究看作一種特殊的行業類別,就會發現,作為“學術工匠”的普通學者,他們的行業習俗以及他們所處的學術生態,一樣應該得到我們的討論。
在學術行業,一樣有祖師崇拜、學術趕集、資輩親疏、派系與行規、控制與反抗、順從與革命,有主流與邊緣的分野、師承與圈子的壁壘、尊老與維親的傳統,還有自賣自誇的學術營銷、連橫合縱的操縱方略。有些看似國民性的學界弊端,其實是國際性的科學社會學難題;有些貌似公平的行業規則,其實嚴重束縛著學術發展。常規研究和科學革命,既是學術發展不可或缺的行進雙軌,也是無需藍圖規劃的自然歷程。本書就是這樣一部關注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工作者,供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術工作者參考的“社會生態志”。
編輯推薦
*蛋先生的心路歷程,為青年學術工作者量身打造的學術生存指南
一個偶然選擇了民間文學專業的縣城男孩,咬緊牙關日夜奮鬥,竟跨越了學術的多級台階,成了知名的民俗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施愛東卻覺得自己只是“鄉下‘鬥蛋’遊戲中外殼相對厚實一些的蛋”。這位“蕓蕓眾蛋”中普普通通的“蛋先生”深刻闡說自己的學術心路,從學術研究的學“術”問題、“邊界”問題,再到學術寫作的故事學、學術對話的功能與路徑,為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術工作者量身打造一部學術生存指南。
*一部關於學術生活的“社會生態志”
在學術行業,一樣有祖師崇拜、學術趕集、資輩親疏、派系與行規、控制與反抗、順從與革命,有主流與邊緣的分野、師承與圈子的壁壘、尊老與維親的傳統,還有自賣自誇的學術營銷、連橫合縱的操縱方略。有些看似國民性的學界弊端,其實是國際性的科學社會學難題;有些貌似公平的行業規則,其實嚴重束縛著學術發展。本書從學術叢林的行業民俗討論到學派、流派與門派,為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術工作者提供一部可參考的“社會生態志”。
*從個體民俗志窺見社會現實
本書不僅包括作者的個體民俗志,也擴展至學科建設的自由路徑及其限度,從中國民俗學這一學術社區的種種規則、行業規矩、生存策略等,探討了中國學術及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儼然是民間社會的縮影和窗口,從側面反映其中的問題與弊端,值得我們深思。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學術叢林的行業民俗
一、祖師崇拜:學術領袖的神威與功能
二、學術機構:祖師的香火地、學者的棲身所
三、薪火與香火:導師與學生的不對等互惠關系
四、壽者仁:成功學者的成功秘訣
五、學術推廣:圈內的口碑與圈外的宣傳
六、宏觀學術規劃:一支無效的學術指揮棒
七、學術創新:壓垮學者和學術的第三座大山
八、學術版圖周圈論:圈層遞推的學術革命
九、圈子的形成:反抗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十、學科危機:研究範式的過度操作
十一、學術革命:重立一個“新”偶像
學派、流派與門派
一、“神論文”與“神答辯”
二、學派、流派、門派的概念界定
三、學派只能形成於學科發展的成熟階段
四、核心理念:研究綱領及其硬核
五、核心人物:擅長學術經營的學派領袖
六、自覺的共同體意識:共同理念的生成基礎
七、學派之間的不可通約性
八、學派的眼光都是片面的,但也是互補的
九、“中國民俗學派”的悖論
十、門派:丁春秋的弟子群
十一、門派、學派、流派的遞進路線
學術研究的學“術”問題
一、常規研究就是“做應用題”
二、學術研究的“問題優先原則”
三、研究進路的“結論先行原則”
四、重覆解題的意義
五、理論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
六、假說是理論建設最重要的步驟
七、借助歸納推理形成新的假說
八、用普通邏輯規範學術研究、提升學科競爭力
九、弱勢學科的自我拯救
學術研究的“邊界”問題
一、確定科研工作的課題邊界
二、課題邊界的特異性原則
三、課題邊界的排他性原則
四、課題邊界的可操作性原則
五、如何設定操作邊界
學術寫作的故事學
一、事項民俗學批評
二、事件民俗學:講故事的民俗研究
三、從非常事件切入民俗研究
四、微民俗、低微理論與日常生活
五、關注異常現象
六、基於良好知識儲備的問題意識
七、人情練達的民俗感悟力
八、學術偵探一樣的勘案能力
九、讓民俗學以講故事的方式講“故事”
學科建設的自由路徑及其限度
一、基於認知目的和圈地發展的學科建設
二、基於計劃體制的學科藍圖
三、學科體系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
四、民間文學研究什麽
五、實證研究是民間文學的立足之本
六、外部刺激:時勢和利益驅動的學科發展
七、內部刺激:以學術自由促進學科發展
學術對話的功能與路徑
一、學術對話的形式與特征
二、學術對話的意義和功能
三、無形學院:“假私濟公”的精英對話機制
四、勢利選擇:對話對象的認同與排斥
五、平台建設:個體與團隊的互惠共榮
代後記學術工匠的個體民俗志
一、偶然選擇了民間文學專業
二、用“民間的方法”從事民間文學研究
三、學術人生的三級台階
四、參與創辦“民間文化青年論壇”
五、棲身文學研究所
六、呂微為首的民間室讀書班
七、楊早為首的年度話題小組
八、以微博為主的網絡謠言研究
九、堅持“減法原則”,服務中國民俗學會
十、把故事研究當主業
十一、轉向自我的田野訪談 |
|
|
|
|
|
|
|
|
|
|
|
|
|
|
施愛東
1968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故事學、謠言學、科學哲學。著有《中國龍的發明:近現代中國形象的域外變遷》《故事法則》《故事機變》《故事的無稽法則》《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金庸江湖手冊》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