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0世紀初期,中國經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面臨著傳統與現代之斷裂、政治制度之抉擇、中西文化之爭。權力、民主、傳統與政治這些關鍵議題也進入了文學的視野。 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文學與政治、虛構與權力、小說和民主之間是怎樣相互映照、相互參與的?虛構的文本如何反思舊的權力形象,探詢新的政治形式,對身處“帝國終結”與“民主化”之交的中國做出反應?文學能否成為將個體轉化為公民的載體,承擔民主文化的使命?小說與現代主義的政治價值有什麼關係?本書要回答的正是這些問題。 本書研究視野開闊,選取了魯迅的《阿Q正傳》、老舍的《茶館》兩部現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與卡夫卡、謝閣蘭和布萊希特三位外國小說家所寫的關於中國的作品進行比較。將具體文本分析與橫向比較研究相結合,將文學與政治、歷史相對照,試圖從認識論的角度厘清虛構文學怎樣與社會歷史現實連接這一重要問題,向我們呈現虛構的實踐方面和權力的虛構本質,探討文學現代主義的政治意涵。 作者將這些歐洲與中國作品集合在民主的現代主義之下,展示出一種超越中西文化之差異的新的思想與虛構方式,它們一致體現著現代主義文學的獨特之處:對民主世界的不確定性的批判性反思。
引言 一、文學與政治 二、民主的祛魅 三、異域情調和文化主義 四、虛構能說什麼? 五、虛構和民主 第一章 文學和中國:帝國、民族國家和殖民主義 一、一種民族文學的誕生?——卡夫卡和魯迅 二、遊記和殖民主義:謝閣蘭對洛蒂? 三、在社會現實主義和中國民俗之間:布萊希特的政治劇場和老舍 第二章 歷史問題:無跡可尋的革命與一成不變的權力關係 一、辛亥革命:一場非事件(謝閣蘭、魯迅) 二、卡夫卡筆下的中國:從皇帝到領導層 三、重複還是進步?面向歷史的戲劇(布萊希特和老舍) 第三章 虛構與規範 一、虛構與道德:對虛構的道德譜系的批評 二、污濁的法庭 三、從法庭到不可知的法律:卡夫卡和對哈西德故事的戲仿 第四章 虛構,另一種聲音?虛構和權力機制 一、從個體解放到集體行動(布萊希特) 二、阿Q的呐喊,敘述者和農村世界的聲音 三、老舍和被歷史掩蓋了的聲音 四、尋找不到的相異性:以多異(le divers)替代神聖(le divin)(謝閣蘭) 第五章 虛構,民主的語用性行為 一、現代性的政治含義 二、卡夫卡:兩難的政治 三、小說的權威(《勒內·萊斯》) 四、閱讀的公共空間 五、公共空間的嵌套(老舍) 總結 一、閱讀 二、民主的虛構 三、現代性和“中國式的現代性 四、虛構 五、民主 附錄 參考書目 人名與作品索引 主題索引 插圖注釋 致謝
魏簡(Sebastian Veg),1976年生,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專家,香港大學名譽教授,亦是魯迅小說的法語譯者,研究領域為20世紀中國文學、思想史。 楊彩傑,巴黎索邦大學法國文學及比較文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部講師。 杜卿,巴黎社會科學院博士生。 包世一,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系博士、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系兼職講師。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