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6024614 |
定价 |
RMB38.00 |
售价 |
RM41.80 |
优惠价 |
RM29.26 * (-30%)
|
作者 |
張延年,汪青傑
|
出版社 |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02-01 |
装订 |
平裝. 無. 104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是一部關於暗物質與宇宙模型的專著。本書系統地總結和闡述了作者在暗物質、場物質、宇宙演化過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第一部分論述了天文學領域被公認的重大科學問題;第二部分論述了時空觀的發展以及現有宇宙模型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論述了暗物質的發現歷程、分佈、候選者以及探測手段;第四部分論述了暗物質模型與統一場論;第五部分論述了暗物質EPD模型的自洽性驗證;第六部分論述了基於EPD理論的量子力學理論論證;第七部分論述了基於EPD理論的宇宙模型論證;第八部分論述了有序無限迴圈時空宇宙模型;第九部分論述了宇宙三要素及其絕對論。本書可供從事天文學、物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廣大科技人員以及愛好者參考。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1 緒論
2 時空觀
2.1 引言
2.2 時空觀的發展
2.2.1 平面時空觀
2.2.2 球對稱時空觀
2.2.3 絕對時空觀
2.2.4 相對論時空觀
2.3 宇宙模型
2.3.1 牛頓宇宙模型
2.3.2 相對論宇宙模型
2.3.3 弦理論宇宙模型
2.3.4 標準宇宙模型
2.3.5 大爆炸宇宙模型
2.3.6 等級式宇宙模型
2.3.7 穩恒態宇宙模型
2.4 小結
3 暗物質
3.1 引言
3.2 暗物質發現歷程
3.3 暗物質分佈
3.4 暗物質候選者
3.4.1 弱相互作用重粒子
3.4.2 軸子
3.4.3 暈族大品質緻密天體
3.4.4 KK粒子
3.4.5 超引力子
3.5 探測手段
3.5.1 直接探測
3.5.2 間接探測
3.6 小結
4 暗物質與場
4.1 引言
4.2 EPD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EPD之間的相互作用
4.2.3 EPD與可見物質的相互作用
4.2.4 EPD的空間分佈
4.3 EPD的統一場論
4.3.1 電場
4.3.2 磁場
4.3.3 電磁場
4.3.4 引力場
4.4 小結
5 暗物質犈犘犇模型自洽性驗證
5.1 引言
5.2 物質性驗證
5.2.1 高速運動真空摩擦
5.2.2 高速旋轉真空摩擦
5.2.3 正負電子對產生和湮滅
5.2.4 超強場產生正負電子對
5.2.5 暗物質與反物質
5.2.6 暗物質自身熱運動
5.2.7 星體自轉速度變化
5.2.8 星體公轉速度變化
5.2.9 暗物質暗的原因
5.3 電磁波傳遞理論自洽性驗證
5.3.1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5.3.2 斐索實驗
5.3.3 鋼盤轉動實驗
5.3.4 恒星光行差
5.3.5 光線引力偏折
5.3.6 雷達回波延遲
5.3.7 引力透鏡
5.3.8 光電效應
5.3.9 光的鏡面反射
5.3.10 光的相交
5.3.11 光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變化
5.4 引力場理論自洽性驗證
5.4.1 鐘慢效應
5.4.2 尺縮與質增
5.4.3 時空彎曲
5.4.4 相對論引力
5.4.5 引力波
5.5 小結
6 基於犈犘犇理論的量子力學理論論證
6.1 引言
6.2 威爾遜雲室
6.3 康普頓效應
6.4 物質波
6.5 電子雙縫干涉
6.6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7 暗物質擲骰子
6.8 量子力學因果論
6.9 波函數坍縮
6.10 薛定諤的貓
6.11 隱變數理論
6.12 互補原理
6.13 黑體輻射
6.14 熱輻射
6.15 小結
7 基於犈犘犇理論的宇宙模型論證
7.1 引言
7.2 多普勒效應
7.3 星系紅移
7.4 引力紅移
7.5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7.6 暗能量
7.7 宇宙半徑論證
7.8 宇宙年齡論證
7.9 大爆炸觸發條件論證
7.10 大爆炸演化過程論證
7.11 宇宙大爆炸後星系運動軌跡論證
7.12 奧伯斯佯謬
7.13 小結
8 有序無限迴圈時空宇宙模型
8.1 引言
8.2 宇宙可觀察尺度
8.3 宇宙起源
8.4 宇宙內的星系
8.5 恒星演變
8.5.1 恒星生成觸發條件
8.5.2 恒星的演變
8.5.3 褐矮星
8.5.4 白矮星
8.5.5 中子星
8.5.6 黑洞
8.6 星雲再生
8.6.1 恒星拋離物質
8.6.2 超新星爆發
8.6.3 中子星碰撞
8.6.4 黑洞的再生機制
8.7 有序無限迴圈時空宇宙模型
8.8 小結
9 宇宙絕對論
9.1 宇宙三要素
9.2 物質絕對論
9.3 空間絕對論
9.4 時間絕對論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