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1章 緒論 1.1 非物質文化景觀圖譜 1.2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 1.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圖譜 1.4 國內外相關研究 1.5 相關概念 1.6 “非遺”基因的識別與圖譜表達 第2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行政區劃與自然環境概況 2.1 行政區劃 2.2 自然地理 2.3 研究分區 第3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非物質文化景觀的概況與分佈 3.1 數量與類型 3.2 地區分佈 3.3 民族歸屬 3.4 產生年代 3.5 空間分佈特徵 第4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與文化功能 4.1 說唱 4.2 舞蹈 4.3 製作技藝 4.4 文化功能及其分佈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符號 5.1 文義 5.2 時令 5.3 器具 5.4 材質 5.5 圖騰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主要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因特徵 6.1 漢族 6.2 少數民族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因特徵 7.1 南疆 7.2 北疆 7.3 河西走廊 7.4 隴南山地 7.5 陝南山地 7.6 豫西山地 7.7 隴東黃土高原 7.8 陝北黃土高原 7.9 關中平原 7.10 豫東黃河平原 7.11 豫東淮河平原 7.12 本章小結 第8章 絲綢之路國內段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因的主要特徵 8.1 “非遺”基因的區域內共生 8.2 “非遺”基因的區域內排異 8.3 “非遺”基因的地區間分異 8.4 “非遺”基因的民族分異 8.5 “非遺”基因的鄰近關聯 8.6 “非遺”景觀與基因分佈的自然環境分異 8.7 “非遺”基因的歷史差異性層進發展 參考文獻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