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59668615 |
定价 |
RMB78.00 |
售价 |
RM85.80 |
优惠价 |
RM60.06 * (-30%)
|
作者 |
(法)米蓮娜·布列松
|
译者 |
陸一琛 |
出版社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3-07-01 |
装订 |
精裝. 無. 361 页. 19.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羅貝爾·布列松是二十世紀偉大的電影導演,以極簡主義的電影語言書寫人類的精神世界,其獨樹一幟的美學深刻影響了世界電影史,被塔可夫斯基、戈達爾等大師一致推崇。這位沈默、超然的電影聖哲,在藝術之路上緩慢求索,在世時僅留下十四部電影作品。《電影的節奏是心跳:羅貝爾·布列松談話錄》是布列松的權威談話錄,收錄其四十年藝術生涯中所有重要談話,由其遺孀米蓮娜·布列松親自整理編纂。本書以創作歷程為經,以電影美學為緯,在其中,布列松將他對藝術和人生的哲思娓娓道來,字字箴言,簡潔而不失激情。這些思想猶如永恒的火焰,照亮了通向純粹、真實的藝術長路。
編輯推薦
1.二十世紀法國電影大師、電影語言的變革者。羅貝爾·布列松是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的電影傳奇,以其極簡主義的電影語言和獨樹一幟的美學革新電影藝術,受到戈達爾、塔可夫斯基等大師的一致推崇,也深受巴讚、桑塔格、杜拉斯等大家的喜愛。布列松一生僅留下十四部電影作品,但他創造了眾多影史經典,屢次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影響深遠。
2.羅貝爾·布列松權威訪談全收錄,凝聚四十年創作精華的箴言集,電影與藝術愛好者的聖經。本書收錄布列松在四十余年的電影生涯中參與的重要談話,由布列松遺孀米蓮娜·布列松親自整理編纂。布列松在其中談論電影創作、文學改編、電影聲帶等,闡釋他獨特的電影美學。字字箴言充滿激情與智慧,凝聚著他對電影、藝術和人生的哲思。對想追隨布列松腳步的電影人、想探求大師藝術生命的電影藝術愛好者來說,書中閃爍的思想將給予啟迪。
3.收錄四十張珍貴影像,還原布列松電影經典,精美裝幀設計適合收藏。本書收錄四十張布列松經典影像,包括布列松電影劇照、拍攝現場工作照、電影節海報等。裝幀由著名設計師山川操刀,帶來審美享受。護封使用電影《溫柔女子》片場工作照,盡顯秩序與美感。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1 《公共事務》,1934年
前 奏 003
2 《罪惡天使》,1943年
(電影)需要一位元作者 011
讓·季洛杜 016
3 《布洛涅森林的女人們》,1945年
動盪與衝擊 021
讓內在來指揮 025
讓·科克托 029
“被詛咒的電影”的電影節 031
4 《鄉村牧師日記》,1951年
在兩個世界之間 037
吸引我的正是這樣的冒險 040
看與聽 044
正如寫詩一樣 048
5 《死囚越獄》,1956年
風吹向它想去的地方 053
全新的表達方式 064
6 《扒手》,1959年
以手、物件和眼神為主題的電影 069
電影的節奏應是心跳 074
僅捕捉真實 082
觸及神秘 088
詩歌與真實是姐妹 098
7 《聖女貞德的審判》,1962年
熟稔具體可見的超自然現象 105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殘忍、更令人心碎 113
是影片本身這樣要求的 115
情感應是我們唯一的嚮導 122
美麗優雅、天賦異稟且現代的貞德:罕見的自由神秘主義者 131
為了使她更近、更真實 140
想讓電流通過,就必須剝去電線的外殼 146
8 改 編
戲劇創作面面觀:改編 155
9 《巴爾塔紮爾的遭遇》,1966年
一頭純潔、寧靜、安詳和聖潔的驢 165
我拍過的最自由的電影,也是自我投入最多的電影 174
找到妙法觸及生活而不是去複製它 199
走過的路 220
10 《穆謝特》,1967年
不如以肖像畫家的方式 237
貝爾納諾斯的作品適合我之處還在於他用現實的東
西創造了屬於他的超現實 241
殺死人的目光 247
11 電影聲帶
耳朵遠比眼睛更具創造性 255
12 《溫柔女子》,1969年
生與死的對抗 263
我在這裡,她在別處,這沉默太可怕 269
13 《夢想者四夜》,1972年
藝術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279
在藍色和栗色之間 285
我尋找意外 292
14 《騎士朗斯洛》,1974年
使過去回到現在 299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朗斯洛極為獨特的內心歷險 303
在忠實與背叛之間左右為難 307
會發出雜訊的鐵器 311
聖杯:行動自下而上的支配者 315
15 《電影書寫劄記》,1975年
您將您的藝術赤裸呈現 323
16 《很可能是魔鬼》,1977年
對 手 335
透過省略,詩意才能滲入 340
17 《錢》,1983年
啊,錢,看得見的上帝! 347
電影無邊無際,我們什麼都沒做 355 |
|
|
|
|
|
|
|
|
|
|
|
|
|
|
米蓮娜·布列松(Mylène Bresson)
原名瑪麗-馬德萊娜·范德默施(Marie-Madeleine van der Mersch),電影《夢想者四夜》(1972)的助理導演,羅貝爾·布列松的遺孀。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