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任何時空裡,財富的博弈都可以把歷史撕開一個口子,讀者能從這個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歷史向前發展的真實動力。對於中華帝國來說,錢的歷史,不只是“財”,更是“政”。 本書共三十講,從先秦的初稅畝,講到晚清的度支部,通過解答一個個歷史問題,用財政的線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國的成長歷程,從錢的角度解釋了眾多歷史中的現象。書中每講皆圍繞三個線索展開:第一,財政制度的三個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歷史時空中不斷變化的軌跡;第二,從財政制度變遷的角度,看中華國家不斷成長的歷程;第三,財政領域中的強制權力從君主私權一步步實現公共化的歷史進程。 跟著錢走,看見不一樣的中華史。
前 言 財政之眼:如何從另一個視角考察中華帝國歷史? 第一部分 走向帝國 初稅畝:為什麼標誌著中華向帝國轉型? 商鞅變法:為什麼是帝國的奠基工程? 第二部分 帝國初興 輕田租:為什麼漢初減稅沒有想像中美好? 財政政策:桑弘羊為什麼支持積極治理? 國家專營:文學賢良為什麼反對桑弘羊? 國弊家豐:豪強毀掉了大漢? 財富戰爭:士族必須死,帝國才能生? 第三部分 帝國成長 均田制:調整田制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徭役問題:為什麼有錢有糧也會亡國? 租庸調製:盛唐的制度為何會被廢止? 兩稅法:帝國正統財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鹽利:為什麼是千年帝國的“救命錢”? 稅商:為什麼商業發達救不了大宋? 理財術:王安石變法如何挑戰帝國整體制度? 軍事財政:為何帝國千年無法擺脫兩難困局? 回買公田:實物資產能救帝國的命嗎? 掠奪性稅商:帝國財政能和百姓利益共容嗎? 第四部分 帝國成熟 空印案:帝國實現有效治理到底難在哪裡? 官俸制度:帝國薪酬體系制定為什麼難? 貨幣財政:白銀帝國是如何形成的? 張居正改革:做個有作為的權臣為什麼不容易? 太監收稅:正路不通,必走歪路? 皇帝勸捐:為什麼君主遭到官僚集體背棄? 黃宗羲定律:民眾的稅收負擔到底從何而來? 江南奏銷案:用政治罪能否糾偏財政管理的無能? 雍正帝改革:最具成功條件的財政改革為何失敗? 第五部分 走出帝國 海關稅:為何是帝國財政向現代轉型的標誌? 張謇開工廠:現代重商主義是怎樣興起的? 度支部:帝國財政機構如何向現代轉型?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錄:《燕京書評》訪談問答 後 記
劉守剛,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財政史、西方財政思想史、財政政治學。代表著作有《國家的財政面向》《財政中國三千年》《打開現代:國家轉型的財政政治》《中國古代治國理財經典闡釋》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