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中基於作者2011年至2012年在H市一家私立幼稚園對120名2~6歲兒童的實地研究,運用人類學民族志觀察和心理學實驗,從道德領域的三個維度研究了兒童的道德習得過程,展現了兒童與育兒者、兒童世界文化和成.人世界文化之間的張力,描繪了中國社會化的信念和方法如何對道德世界建設形成影響。 該書不僅實現了研究方法和學科的融合與跨越,揭示了對話和辯論的相互作用,也是對既有兒童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補充。對每個教育工作者而言,該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致謝 序一 序二 導言:做個好孩子 “交通信號燈”的故事 道德與兒童發展: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 中國道德發展:過去與現在 田野地點與方法論 第一章 道德培養:教育熱望與焦慮 于幼兒時期樹立道德基礎 小環境:中國教育前沿的道德生態 在變遷的道德環境中培養道德 第二章 將心比心:同理心瀕危之時 “與人為善”的困境 從孟子到同理心的再發現 社會中的基本人性:小悅悅事件 同理心的矛盾教育:通往利他主義的艱難道路 在發展情境下培養同理心 第三章 協商“財產”分配:所有權和公平原則的爭議空間 財產分配與道德教化 認識財產歸屬:所有權意識的出現 學習資源配置:公平觀念的出現 解決糾紛:協商與執行分配規則 財產、道德和“純真”兒童 第四章 分享話語和實踐:自私的孩子、慷慨與互惠 “魔童”的故事 培養平等主義分享 策略性分享的實踐 揭示策略性動機:現場實驗的探索 當發展的心智遇上演變的文化:合作動機與“關係” 分享、慷慨與自私的兒童 第五章 規訓“小皇帝”:在多變立場中尋找出路 再論“管教”:中國式育兒 管教“小皇帝”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不可取特質”的表現:訪談與觀察中的證據 尋求“中庸之道”:管教中對不同觀點的平衡 鬥智鬥勇:學校和家庭的管教動態 培養好孩子:在多變立場中尋找出路 結論:做個好人 智識追求與個人反思之旅 一個關於中國道德發展的故事 探索未來 注釋 參考文獻
許晶,華盛頓大學(西雅圖)人類學系附屬助理教授,美國教育科學院斯賓塞博士後研究員。清華大學學士和碩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博士,並在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完成發展心理學博士後研究。研究興趣包括兒童發展、道德倫理、教育與家庭、社會認知、跨文化比較。研究成果發表於人類學、心理學、中國研究、東亞研究等領域的中英文期刊,包括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tho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LoS One,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Cross-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社會學評論》《清華社會學評論》《廣西民族研究》等,探討社會文化環境與心理認知機制如何共同形塑人類道德發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